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他开始反思:自己是否在无意识中,过度依赖阅读过的文本?是否在追求“国际范”
时,模糊了真正的原创边界?
他决定暂停投稿,闭关一个月。
期间,他重读鲁迅、沈从文、废名,也重读普鲁斯特、卡夫卡、乔伊斯。
他试图在东西方文学之间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径??既不媚外,也不守旧;既不刻意东方化,也不盲目西化。
月末,他完成了一篇全新短篇《回声街》,讲述一位巴黎华裔老妇,在整理亡夫遗物时,发现一盒未曾寄出的中文信件。
她不懂中文,却每天对着录音机朗读这些信,仿佛丈夫的声音能在音节中重生。
故事结尾,她终于请人翻译,却发现信中全是空白页??原来丈夫早已失语,只是用书写动作维持爱的仪式。
这篇小说,他完全摒弃了外部符号,专注于情感内核。
他将之命名为“无声的对话”
,投给了《新法兰西评论》。
等待回音的日子里,伊莎贝尔再次出现。
“你知道吗?”
她在一次晚餐中说,“阿诺?勒克莱尔最近在写一篇调查报道,标题可能是《林昭:原创还是模仿?》。”
林昭握着酒杯的手微微一顿。
“他找过你?”
“找过所有人。”
她叹气,“但我觉得,他忽略了一点??文学从来不是从零开始的。
我们都在前人的阴影下写作,关键是你能否走出自己的光。”
林昭看着她,忽然问:“你相信我吗?”
她直视他的眼睛:“我相信你正在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两周后,《新法兰西评论》发来邮件:“《回声街》将作为封面推荐刊发。
我们认为,这是近年来最具人文深度的短篇之一。”
林昭没有立刻庆祝。
他走到塞纳河边,把之前所有的草稿、笔记、退稿信,统统放进一个铁盒,沉入水中。
“过去的我,就此告别。”
他低声说。
当晚,他在日记中写道:
“文学不是身份的装饰,而是灵魂的裸奔。
我不再需要‘东方’或‘西方’的标签来证明自己。
我只需诚实??对我经历的痛苦,对我的爱与失落,对这座城市的冷漠与温柔。
只要我还记得母亲的眼泪,父亲的沉默,以及那条回声街上的空信纸,我就能继续写下去。”
巴黎的夜风拂过窗棂,远处传来手风琴的旋律。
林昭合上日记,打开新文档,敲下第一行字:
“那年冬天,我最后一次见到祖父,是在广州老宅的天井里。
他蹲在地上,用炭笔画着一座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