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课堂上,学生痛骂洋人不懂的欣赏中国人的好玩意儿;在文学院的办公室里,系主任孙玉时也道:“余老师,你要不休息一段时间,我帮你代课。”
经济院的历一宁怒道:“你们文学奖的评选一点儿也不公平,不如你安...
寒风在空旷的街道上打着旋,卷起几片枯叶贴着地面翻滚。
我站在纪念馆后门的小巷口,耳机还挂在脖子上,那句“我在”
仿佛不是说给宇宙听,而是说给这城市里所有未曾被听见的灵魂。
远处路灯昏黄,映出我长长的影子,像一道不肯离去的回声。
回到办公室时已是深夜,整栋楼只剩技术值班室还亮着灯。
我本想直接离开,却见门缝下压着一张便条:“系统检测到一段异常上传信号,来源不明,持续7分19秒,已自动隔离至‘灰域’文件夹,请确认是否处理。”
字迹是林晚的,笔锋略显急促。
我皱眉坐下,调出后台日志。
那条录音编号为【GRAY-0719】,上传时间是今晚21:43:16,IP地址显示为北京郊区某废弃气象站??那里十年前曾是我们最早的野外录音点之一,后来因信号干扰严重而停用。
更奇怪的是,文件头信息缺失,编码格式不属于任何已知标准,像是某种自创协议。
我戴上监听耳机,按下播放。
起初只有沙沙的底噪,像是老式收音机搜不到频道时的杂音。
三分钟后,一个极轻的声音浮现出来??不是人声,也不是环境音,而是一种类似金属摩擦又夹杂呼吸节奏的震动,频率忽高忽低,像有人在用牙齿咬住铁丝说话。
我的手臂忽然起了鸡皮疙瘩。
接着,它开始模仿声音。
先是婴儿啼哭,精准得令人毛骨悚然;然后是一段京剧念白,《沙家浜》里郭建光唱“朝霞映在阳澄湖上”
,每一个转音都与原版分毫不差;再后来,它竟然拼出了词语:“你……听……得……见……我……吗?”
我的心跳加快。
这不是AI合成,也不是机械复制。
它的发声方式更像是在“学习”
人类的声音,并试图用自己的语言回应。
我立即联系林晚。
电话响了六声才接通,背景有风声和脚步声。
“你在哪?”
我问。
“德令哈。”
她声音很轻,“刚看完今晚的激光发射。
怎么了?”
我把【GRAY-0719】的情况说了。
她沉默了几秒,忽然说:“把音频波形图发我。”
我照做。
两分钟后,她回信只有一句话:“这不是机器在录人声。
是有人,在用非人类的方式‘发出’声音。”
我盯着屏幕,冷意从脊背爬上来。
第二天清晨,我们召集核心团队召开紧急会议。
物理学家周明远提出一个大胆假设:那段信号可能是由某种具备记忆功能的材料自主释放的??比如当初埋藏在气象站地下的早期录音磁带,在特定温湿度条件下发生了“声学回放”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