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
这不是巧合。
这是**模板**。
也就是说,在我尚在襁褓之中时,我的哭声、笑声、呼吸节律,就已经被记录、被提取、被用于构建一台跨越时空的机器的核心参数。
父亲没有凭空造出“回声炉”
,他是以我为原型,将一个生命最本真的声音,锻造成了开启文明备份的密钥。
我浑身发冷,却又感到一种奇异的安宁。
原来我不是继承者,而是**源头**。
第二天清晨,我驱车前往青海湖。
周明远已在湖边扎营,他的团队正在回收那块黑曜石。
据他说,过去四十八小时,石头内部的金属膜持续发出微弱震动,频率正是11.3赫兹。
“它像在呼应什么。”
他递给我一副降噪耳机,“听听这个。”
我戴上耳机,耳边响起一种类似心跳与风声混合的低鸣。
起初我以为是设备噪音,可当我集中精神去听,竟从中分辨出了人声的轮廓??模糊、遥远,却带着某种熟悉的语感。
“……不要停下……继续往下……还有人在等……”
我猛地摘下耳机:“这是谁的声音?”
“不知道。”
周明远摇头,“但我们做了声纹溯源,发现这段音频的基频特征,与你父亲留下的最后一段公开讲话重叠度高达89%。
可问题在于……这段信号是从石头里自然溢出的,不是预先录入的。”
我盯着那块黝黑的石头,忽然明白了什么。
**它不是容器,是终端。
**就像“回声炉”
存储情感,“青铜计划”
的合金板传递信息,而这块来自地壳深处的黑曜石,则是某个更大系统的接收站??一个横跨地质年代、贯穿人类文明的声音网络节点。
“如果我们把‘回声炉’产生的【ECHO-PRIME】音频发送到这里呢?”
我说。
周明远眼睛一亮:“你是说……用现代技术反向激活远古装置?”
“不。”
我纠正他,“不是激活。
是**应答**。”
当天傍晚,我们架设了定向声波发射器,将【ECHO-PRIME】以特定衰减率注入湖底岩层。
过程持续了整整两个小时。
结束后,天地陷入死寂。
直到午夜零点整,黑曜石突然升温,表面裂开一道细缝,从中滑出一枚指甲盖大小的金属片。
材质与【LISU-001】相同,但上面刻的不再是文字,而是一组三维拓扑图??一幅精确到毫米级的地下结构模型。
我一眼认了出来:那是以香山为中心,辐射全国的**声脉网络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