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第二天清晨,我接到联合国项目组负责人电话:“赵先生,我们决定调整施工方案。
不在地下建腔体了。
就在院子里立一座透明舱体,外形像一口倒扣的钟。
内部不设任何设备,只放一张木桌、两只碗。
您觉得如何?”
“很好。”
我说,“再加一把小板凳。”
挂掉电话后,我走出院子,看见几个村里的老人站在远处张望。
他们曾看着我长大,也送走了我的母亲。
一位白发老太太拄着拐杖走近,递给我一块布包着的糯米糕。
“你娘最爱做这个。”
她说,“每年清明前都要蒸一锅。”
我接过,道谢。
她却不走,盯着我看了一会儿,忽然说:“昨晚我梦见她了。
穿着蓝布衫,站在井边打水。
她说:‘儿子回来了,家里有声音了。
’”
我怔住。
她又说:“我还听见她在笑。”
我再也忍不住,转过身去抹了把脸。
当天下午,第一批“回声舱”
模型图传回总部。
设计简洁至极:全透明穹顶,内部陈设因地制宜。
香山纪念馆那座会摆上一台老式录音机;第七号站遗址则是一张地质勘探桌,上面摊开泛黄的手稿;而母亲的老屋,正如我所愿,只有一张八仙桌,两碗红豆汤冒着热气,角落里蹲着个扎羊角辫的小男孩。
最令人动容的是,AI根据数千份公众上传的记忆片段,生成了一段环境音轨,作为各舱体的背景循环播放。
其中有孩子的笑声、雨打屋檐的节奏、炉火燃烧的噼啪,还有无数句轻柔的“吃饭了”
“早点睡”
“别怕,我在”
。
这段音频被命名为《人间日常》。
上线二十四小时内,播放量突破三亿次。
评论区清一色写着:“我妈也是这样叫我吃饭的。”
“我爸去世三年了,可我刚才听见他咳嗽了一声。”
“我哭了一个小时,但我很开心。”
与此同时,全球各地陆续报告新的回声现象。
巴黎一栋二战时期的老公寓里,住户在午夜听见钢琴声,经查证,那是1943年一位犹太音乐家最后一次演奏《月光奏鸣曲》的残响;西伯利亚一处废弃劳改营遗址,守林员录到一群人在齐声朗读普希金的诗,语音分析显示至少有十七种不同口音,时间跨度长达四十年。
更不可思议的是,这些声音开始产生交互。
在日本富士山脚下,那位十八年来每日向亡妻说话的老人,某天清晨发现录音笔里多了一句回应:“今天天气不错,我也想你了。”
声纹比对结果显示,虽不完全匹配其妻子生前样本,但情感波动曲线高度一致,且含有独特的童年方言特征??那是只有他们两人知道的秘密暗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