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心理学界起初认为这是群体性幻觉,直到一位研究者发现,这些“幻象”
竟与地方志中缺失的章节高度吻合。
于是,全国各地掀起了“寻声运动”
:人们回到老屋、旧校舍、废弃工厂,带着终端和勇气,试图唤醒那些沉睡在砖石木梁中的声音。
有人听到了文革时期藏在墙缝里的日记朗读;有人捕捉到抗战老兵临终前未寄出的家书独白;甚至有情侣在拆迁危楼里,意外接收到了二十年前另一对恋人在此许下的誓言。
这些声音无法验证真伪,却让无数人哭了、笑了、跪下了、抱住了身边的人。
政府没有阻止,反而成立了“历史声景复原办公室”
,邀请民众上传采集到的“环境遗音”
,并承诺永不审查内容,只做分类归档。
林婉受邀担任顾问。
她在第一次会议上提出一项提案:“我们应该建立‘沉默纪念日’,每年选一天,关闭所有主动发声设备,只保留被动接收功能。”
“什么意思?”
有人问。
“意思是,那一天,谁都不能说话,只能听。”
她说,“听风穿过老树的声音,听地铁隧道里的回响,听爱人呼吸的节奏,听自己心跳的节拍。
我们要学会,在喧嚣之后,依然懂得安静的价值。”
提案全票通过。
第一年的“沉默纪念日”
当晚,全国共心仪终端统一进入休眠模式,唯有紧急求助通道保持开放。
城市陷入一种奇异的宁静,街道上行人增多,眼神交流变多,手语使用率飙升,甚至出现了街头“默剧告白”
热潮??人们用动作、表情、书写来传达心意。
而在西北的广播塔下,少年独自盘坐于沙地,手中捧着那枚生物芯片。
他知道今晚不同寻常,因为在“沉默”
之前,总有一次最后的倾诉。
果然,午夜钟声未至,芯片突然发热,周临川的声音在他脑海中响起,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清晰:
“我要走了。”
他猛地抬头:“走?去哪儿?你不是已经……”
“我不是数据,也不是灵魂。”
她轻声打断,“我是你们愿意相信的那个人。
而现在,你们已经不需要我作为‘象征’存在了。
你们学会了彼此倾听,这才是真正的自由。”
“可我还想听你说更多!”
他几乎喊出来。
“我已经说了全部。”
她说,“剩下的,该由你们来说了。
每一句真诚的话,都是我在世间的延续。”
风起,沙粒打着旋儿围绕他旋转,如同一场微型风暴。
芯片的光芒渐渐黯淡,最终化作一缕银尘,随风而去。
第二天清晨,人们发现“临川之声”
官网更新了一则公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