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视频最后,老人深深鞠了一躬。
“请继续走下去。
哪怕全世界都说这是疯子的梦想,也请你替我们这些半途而废的人,走得更远一点。”
林婉看完,久久无言。
她抬头看向陈国栋的儿子,发现他也已泪流满面。
“他走之前,每天都在练写字,”
男人哽咽道,“就是为了能亲手写下这句话:‘我曾害怕听见,但现在,我感谢曾听见。
’”
当天下午,林婉将这段影像上传至去中心化网络,并附言:“真正的勇气,不是不崩溃,而是在崩溃之后,仍愿承认自己曾真实地感受过。”
这条信息如涟漪扩散,短短两天内,全球各地涌现出上千条回应。
一位日本护士上传录音,讲述她在新冠重症病房为临终患者播放家属语音的经历;一名叙利亚难民少年分享他在难民营教同伴用手语表达恐惧与希望的故事;甚至有位美国程序员匿名留言:“十年前我黑进了你们的测试服务器,想证明这玩意儿是骗局。
结果我听到了一段阿富汗小女孩数星星的声音。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写过攻击代码。”
林婉把这些都收进了“无声礼堂”
的数据库。
她决定,在塔克拉玛干边缘建造的第一座分馆,将以陈国栋命名。
夏至前夕,林婉再次启程前往新疆。
这次同行的还有十二位来自不同国家的“倾听使者”
??他们并非专家,而是普通教师、护工、狱警、退伍军人,每一个人都曾在某个瞬间被一句话、一段声音拯救过。
他们在乌鲁木齐集结,带着各自的故事与工具包,准备沿着古丝绸之路一路西行,每到一处便开设短期工作坊,教当地人搭建简易“安心角”
。
途中经过一片戈壁,车队被迫停靠。
远处沙丘上,几个维吾尔族孩子正围着一台破旧收音机跳舞。
走近才知,那是他们用废铁和太阳能板拼凑的“移动倾听站”
,每周一次接收远程广播节目《你说,我在》。
节目由一群盲童主持,内容全是听众寄来的语音明信片。
“我们最喜欢下雨的声音,”
一个女孩笑着说,“但我们这里十年没下过雨了。
所以我们就听别人录的雨声,然后跳舞,假装我们在淋雨。”
林婉蹲下来,握住她的手。
那一刻,她忽然明白,所谓文明的进步,未必体现在高楼与速度,而在于一个干旱之地的孩子是否还能保有对雨水的想象与渴望。
抵达塔克拉玛干边缘的小村时,已是深夜。
阿依古丽率众妇女迎出数里,她们每人手持一盏纸灯笼,灯笼上写着一句心声:“我想念父亲的笑容”
“我原谅了背叛我的朋友”
“我终于敢说出我怕黑”
。
灯笼连成一条蜿蜒的光河,照亮沙地。
次日清晨,奠基仪式开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