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我们在此再涉及“后音”
的例子,这种例子和梅林格尔所主张的一样,只是起源较远而已。
我必须承认从总体上来看,我们对口误的理解和以往相比并没有取得很大的进步。
然而,我想通过刚才的探讨,我们所有的人都会对这些口误的例子形成一种新的印象,并且进一步考虑这些印象可能是值得的。
我们前面讨论的是通常引起口误的条件,和决定由口误产生的歪曲种类的影响。
但我们至今还没有注意口误的结果。
如果我们决定研究口误的结果,便会发现有些口误本身就有一定的意义。
也就是说,口误的结果本身可被看作是一种有目的的心理过程,是一种有内容和意义的陈述。
前面我们谈的更多的是“失误动作(错误动作)”
,现在看来似乎这种过失有时也是一种十分正常的动作,只是它代替了那些为人们所期望或想要实现的动作而已。
在某些例子中,失误动作具有自身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下议院议长在议会开始时就宣布闭会,我们可以根据引起失误动作的情形,认识失误动作的意义。
议长认为开会没有什么好结果,还不如早点散会令人高兴。
所以,我们不难指出这个口误的含义。
又如,让我们假定,一位女士对另一位赞美说:“我想这顶漂亮的新帽子一定是你自己绞成(aufgepatzt)的。”
这里aufgepatzt是一个不存在的单词,它代表aufgeputzt(意为“绣成”
)。
这个口误隐含的意思很显然是:“这顶帽子是外行人的作品。”
再如,据说某女士以其刚愎著名,她说:
“我丈夫请问医生他应吃什么食物,但医生告诉他,他不必有特殊的食品:他可以吃和喝我想要的任何东西。”
这个口误的意义也容易理解。
[25]
女士们,先生们,如果弄清楚了并不是只有很少的口误和过失的例子通常拥有意义,而是它们大多数都有意义,那么我们以前从未注意到的失误动作的意义,便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兴趣,而其他的各点都不得不退居于次要地位。
我们应能够把所有的生理的及心理生理的因素置于一边,而使自己致力于对失误动作的意义(即内涵或目的)进行纯心理的探索。
我们现在可以根据大量的观察事实来验证这个期待。
所以,很自然,我们研究口误与其求助于语言学家和精神病学者,不如求助于具有创造性的作家。
在席勒所著的《华伦斯坦》(比科洛米尼,第一幕第五场)中可找到这样一个例子。
在前一幕中,少年比科洛米尼伴送华伦斯坦的美丽的女儿到营寨里,并且充满**地为和平祈祷,以示对华伦斯坦公爵的拥戴。
在他退出后,他的父亲奥克塔维奥和朝臣奎斯登贝格不禁大惊。
在第五场中有下列一段对话:
奎斯登贝格:天哪!
怎么能容忍这样呢?
朋友们呀!
我们就这样让他走吗?
如此地愚弄——让他走掉?
不马上把他叫回来,不要让他睁眼看这里。
奥克塔维奥:(从深思中恢复过来)
他现在打开了我的眼睛,我看到的东西比我想象得还要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