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衍化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就是史书和传说上八卦的由来。
这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基本上一个意思,而且当年老子的道德经,也是依据了易经的物质起源说法为基础。
这段关于世界本源的说法,很抽象,很形而上,很哲学化,所以易经系辞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略有缺憾的是,整个描述只有结论,没有推论,没有动因,因此从道德经问世到南北朝期间,一直被玄学后辈探讨推理,但限于末法时代修行者的境界和古籍遗失情况,以及上古传说和无限力量都失传,对世界本源的认识也就限于道德经的结论,没有人能有新的见解或解释。
于是这个缺陷成了佛学佛教的攻击对象,也成为佛教压抑道教的因素之一。
易经同是儒学的发源,儒教在这一点上同样解释不清甚至不屑解释,若不是儒学是入世之学,根植在皇权文化的土壤中,儒教或许也被打压下去。
孙云因为身份特殊,接触了儒学、道学、佛学,并听过他们之间的辩论,所以多少了解一些。
的确,关于世界起源,佛教的一些理论说的更透彻一些,归纳为四个字—“因缘因果”
,因果矛盾产生万物。
即一切现象都是由众多条件共同成就的,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
更具体的,早期部派佛教提出了“极微”
概念,认为这是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元素,并有专门计算公式,说明物质怎么分解到最小单位,极微在时间上是恒常的,包括过去、现在、未来,所以叫“三世实有,法体恒有”
。
这些极微的聚集,称为“和合”
,能造的是极微,所造的是一切现象。
宇宙中有恒河沙、微尘数那么多的星系,如是等百世界、千世界、百千世界、亿世界、百亿世界、千亿世界、百千亿世界,乃至百千亿那由他世界。
世界由众缘和合而生。
形成之后进入住劫,即相对稳定的阶段,生态环境开始形成,适合众生包括人类居住。
然后,这个环境又因自身发展规律和人类的消耗逐渐败坏,最后化为微尘,彻底毁灭。
不仅如此,每个世界都会经历这样一个成住坏空的阶段。
“世”
代表时间,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包括所有的时间;“界”
代表空间,以东南西北等十个方位,包括一切的空间。
换言之,世界就是时间和空间的呈现。
有微粒、有动因、有成因、推导严谨。
因此佛法和世法并没有本质差别。
不同在于,世人是向外寻找,但不论找得多远,都无法穷尽。
因为宇宙本身是无限的,是没有尽头的。
而佛法是向内探究,认为心的本质就是宇宙的本质,两者是一体的。
一旦明心见性,通达心的本来面目,也就了知宇宙奥秘。
所以,世界其实离不开众生,也离不开我们的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