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是照旧。
山川无情,不管人事变迁,这不是一对冲突吗?
第二句,“城春草木深”
,这“春”
和“深”
也是一对冲突。
“春”
是什么?是明媚鲜艳。
“深”
是什么?是草木荒疏,四处疯长的样子。
敌兵残害,老百姓死的死,走的走,原来的亭台楼阁都长满了荒草,繁华的长安城沦为一片大野地,这不也是一对冲突吗?
而第三句“感时花溅泪”
,“花”
和“泪”
又是一对冲突。
“人面桃花相映红”
才是正理,看见花开,为什么要溅泪呢?
第四句,“恨别鸟惊心”
,“鸟”
和“惊”
还是一对冲突。
孟浩然说了,“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春晓》)。
鸟叫是多么令人快乐的声音,怎么会惊心呢?所以说,这首诗到处都是冲突。
为什么有这么多冲突呢?因为国破家亡啊。
如果国没破,家没亡,春天来了,极目四望,应该是什么样子呀?那大概应该像杜甫自己说的,“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丽人行》)吧?到处繁花似锦,到处游人如织。
杜甫若是愿意,完全可以像孟郊那样,“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就算不爱凑热闹,也可以像谢灵运那样,静静地欣赏“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登池上楼》)。
可是现在,国都破了,皇帝走了,家人也杳无音信,杜甫哪还有心情欣赏春光,只觉得看花开不是花开,听鸟叫不是鸟叫了!
这其实是古诗词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叫以乐景写哀。
景越美,心越痛,景和情之间反差越大,冲突越深,让人觉得诗句越有力量。
最后看家国情深。
李白为什么有魅力?因为他眼里永远有一个大大的自己。
自己得志了,就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pénghāo)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