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南陵别儿童入京》);重获自由了,就是“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一直到死都像个牛气冲天的少年。
杜甫为什么有魅力?因为他的眼里永远有国有家。
对国家,他是“感时花溅泪”
;对家庭,他是“恨别鸟惊心”
。
对国家,他看到“烽火连三月”
;对家庭,他想着“家书抵万金”
。
这种感情太深厚了,以至于后来再出现类似的情况,这两句诗就会立刻涌上心头。
一千多年来,不知道有多少人热泪横流,吟诵过“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杜甫爱家也爱国,可是,无论哪一头,他都没有办法。
想要帮忙,却又无法帮忙,所以他才会“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要知道,杜甫当年才46岁,只是个中年人,但是为了国、为了家,他把头发都愁白了,愁没了!
写到这里,这首诗的层次也就出来了,先写景,再抒情;先写国,再写家,最后落到自己。
整首诗层次分明,而又家国情深。
李白眼里永远有个大大的自己,这是英雄人格,我们衷心地仰慕,也衷心地喜欢。
杜甫呢?他的眼里永远有国、有家、有朋友,还有老百姓,他永远想把自己最赤诚的心都捧出来给这些人,这是圣人人格,我们衷心地佩服,也衷心地喜欢。
这是“诗仙”
和“诗圣”
的不同,也是“诗仙”
和“诗圣”
各自难以替代的光彩。
这首诗讲了哪些内容呢?
1.“马嵬之变”
是指什么?
2.“以乐景写哀”
在这首诗中是怎么体现的?
3.杜甫在什么情况下写了这首诗?
4.李白和杜甫有哪些不同的性格特点?
5.李白和杜甫的诗歌有哪些不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