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但佛教严禁人为地将死期提早以便登无余涅槃的彼岸。
一般佛教僧侣去世被称为“涅槃”
或“圆寂”
,就是“归真返本”
的意思。
释迦牟尼游化四方,生前最后的心愿可能就是从吠舍釐回到舍卫城的祗园精舍,这里是必经之路,可是释迦牟尼走到这里时就已经心力交瘁。
在来拘尸那迦城的途中,释迦牟尼接受了金银匠淳陀供养的旃檀茸,吃了以后就生病了。
释迦牟尼打起精神继续走,到拘尸那迦城郊外时忽然感到腹痛如绞,就对他的十大弟子之一,堂弟阿难说:“你把我的袈裟叠成四折铺在地上,我想坐下来休息。”
然后释迦牟尼又想要喝水。
稍微休息一阵后,他又勉强走到尼连禅河边,告诉阿难他要到对岸末罗族人游乐的娑罗林去。
日暮时分,释迦牟尼和弟子来到了那片娑罗林,弟子们遵照他的意思在娑罗林准备好卧床,把枕头放在北边。
释迦牟尼说:“我很累,我要休息。”
然后就静静地躺下,身体朝西侧卧,右膀在下,右手垫住头部,左手放在左大腿上,两脚相叠,就这样再也没起来。
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人世间所有事务都是坏法,不可放逸。
努力精进吧!”
释迦牟尼涅槃的地方有阿育王建的塔,塔旁建有伽蓝,里面有佛祖横卧涅槃像,此外,释迦牟尼涅槃的事迹也都被刻在了一根石柱上,可是偏偏没有刻上年月日。
玄奘在娑罗林中来回地走,发现四棵长得特别高大的树。
据说那里就是佛陀寂灭之处,回想过去的历史,玄奘感慨良深!
释迦牟尼涅槃的七天之后,遗体就在拘尸那迦城国城北河边“荼毗”
(梵语之火葬)。
随后摩揭陀、吠舍釐、迦毗罗和拘尸那迦城等八个国家,均争相要求供奉其遗骨,最后在一位婆罗门的仲裁下,佛骨由八个国家平均分配,这就是“佛骨八分”
的典故。
当年释迦牟尼在尼连禅河河畔的菩提树下顿悟成佛,就下定决心要把他悟出的道理传给世人,他首先想到的有两个人,但这两个人当时都已经去世,最后他想到了在他苦修时曾经追随过自己的五个人,经打听知道他们在鹿野苑。
释迦牟尼走了几百里路,终于到了鹿野苑,起初那五人对释迦牟尼的教义抱着怀疑的态度,他们认为佛陀在苦修六年之后放弃了苦修是一种堕落。
后来佛陀循循善诱,使那五个人认真思考他的话,他们才知道释迦牟尼不但没有堕落,而且已经提升到无上的境界,从此,释迦牟尼的弟子与日俱增,很快就增加到了六十多人。
这就是佛教弟子们津津乐道的佛陀于鹿野苑之初转法轮。
之所以叫转法轮,是因为佛之说法,能破除众生一切邪惑之见,佛陀运转心中清净妙法以度(救济)众生,所以喻之为法轮。
玄奘在那里看到了一些遗迹,有阿育王所建的高一百多尺的佛塔,也有一根高七十多尺的石柱。
石柱所在地就是佛陀最初转法轮的场所。
另外有一个大寺庙,里面有僧侣一千五百人,寺院内有铜制佛像,完全按真人大小铸成,雕刻的是有关转法轮的情景。
寺外石阶上有一百多座佛宠(安置佛像的柜橱),每个宠内都有金佛像。
西面是佛陀入浴的水池,洗器皿、洗衣服的池塘等设施一应俱全,每个池都设有神龙守护。
由鹿野苑沿恒河向东行三百里到战主国,这个国家里也供有佛陀的舍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