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和南极站那次全球共鸣中的合唱词一模一样。
他们在村口找到了那台老收音机??一台上世纪八十年代产的红灯牌,外壳斑驳,旋钮断裂,电池仓早已腐蚀。
按理说,它连响的可能性都没有。
可就在李念靠近的瞬间,喇叭里传出一阵细微的电流声,继而是一段极其模糊的女声哼唱:
>“月亮粑粑,肚里坐个娃娃……”
正是那个陌生来电者的童谣。
村民们围了过来,眼神复杂。
一位年迈的妇人拄着拐杖走出土屋,颤抖着说:“这是格日勒的母亲……她走之前最后一句话,就是想让儿子听一次她唱歌。”
“格日勒?”
李念问。
“就是阿木。”
老人抹了把泪,“他三年没开口叫过一声‘妈’,因为她临死前还在骂他贪玩不上学。
后来他就再也不说话了。”
李念蹲下身,握住阿木的手。
孩子的掌心冰凉,指甲缝里嵌着泥土,显然刚从山沟里挖过什么。
“你听过几次?”
她问。
“三次。”
阿木终于开口,声音沙哑得像砂纸磨过铁皮,“第一次是半夜,我以为是梦;第二次,我把它关了,可第二天又响;第三次……我就写了这张纸条,想来找人看看是不是鬼魂附体。”
李念摇头:“不是鬼。
是你心里一直想听她唱歌,所以宇宙帮你听见了。”
孩子怔住,眼眶慢慢变红。
当晚,他们在村里搭起简易帐篷,架设便携式频谱仪。
凌晨两点十七分,仪器捕捉到一次微弱但清晰的能量脉冲,源头并非收音机本身,而是埋在屋后土坡下的一块旧电路板??那是二十年前一名支教老师留下的扩音器残骸,曾用于播放课文朗读。
更令人动容的是,当李念尝试对着空气说出“我想妈妈”
四个字时,收音机竟自动播放了一段全新的音频:一个男人的声音,疲惫却温柔:“娃啊,爹在外头打工没本事,对不起你……但我每晚都听着你小时候喊‘爸爸’的录音睡觉。”
这是阿木父亲五年前离家前偷偷录下的唯一一段语音,存于一部丢失的手机中,从未备份。
消息传开后,全国各地陆续出现类似案例。
内蒙古一位失语老兵家中尘封多年的军用对讲机突然启动,播放出他在战场上未能送出的最后一句口信:“二妞,我答应你的红头绳,来生补上。”
浙江杭州某养老院的智能音箱在无网络状态下自行联网,调取了一位阿尔茨海默症老人十年前录制的家庭对话,并精准定位到她早已搬离的女儿新住址,自动拨通视频电话。
科学界陷入巨大争议。
主流观点认为这是“集体心理投射引发的技术幻觉”
,但越来越多的数据指向一种无法解释的现象:某些极度压抑的情感,在突破临界点的那一刻,竟能逆向激活物理世界中早已失效的信息载体,仿佛时间本身被打了个结,过去与现在在某一瞬完成了闭环。
李念开始收到各地寄来的信件。
有母亲写给夭折婴儿的道歉信,有少年写给自杀同桌的忏悔日记,还有囚犯用血书写的遗言。
他们不求回应,只希望有人能替他们“说一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