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她说,“光不怕风,也不怕沙。
怕的是没人愿意弯腰捡起那根断掉的电线。”
那一刻,阿依古丽蹲下身,紧紧抱住这个瘦小的身体,泪水终于滑落。
数月后,“丛林萤火”
项目成果初现。
缅甸北部十六个村庄实现离网供电,其中八所由女性自主运维。
更令人振奋的是,当地妇女自发组织“夜校联盟”
,利用灯光教授读写、卫生知识与和平理念,甚至促成多个部族放下武器,共商水源分配。
联合国特派记者拍摄的纪录片《暗夜行者》在全球播出,片尾字幕写道:“她们不曾拥有光,却成了别人的光源。”
夏季再度来临,启明学院迎来一场特殊的婚礼。
新郎是曾在乌克兰战区维护电网的工程师伊万,新娘是参与“火星童年计划”
的巴西教师卢西亚。
他们在“虚拟晨曦程序”
中相识??一个在地下室守着灯给孩子讲故事,一个在贫民窟教室用投影仪播放星空课程。
两人通过“追光者论坛”
交流经验,逐渐相知相爱。
仪式简单而庄重。
没有婚纱,没有乐队,只有一盏由全球志愿者捐赠零件组装的“希望之灯”
悬于礼台上方。
当两人交换戒指时,阿依古丽启动联动程序??从冰岛到新西兰,从西藏到智利,二十四座参与过“光之碑林”
建设的站点同步点亮同一型号的LED灯,形成环绕地球的光之环。
“这不是终点。”
伊万在致辞中说,“当我们彼此照亮,才是真正的开始。”
婚礼当晚,阿依古丽收到一条来自古巴监狱的消息。
曾经参与“光明改造项目”
的囚犯卡洛斯,在服刑期间设计出一款适用于热带雨林的防潮储能箱。
产品已在洪都拉斯灾区投入使用,有效延长药品保质期达40%。
他在信中写道:“我烧过房子,也亲手点亮过别人的家。
现在我知道,救赎不是赦免,是重新学会敬畏光。”
她将他的名字加入“光之碑林”
荣誉名录,并回复一句:“欢迎回家。”
秋分时节,“生态共感网络”
迎来首次全球协同实验。
主题为“万物同频”
。
指令下达后,分布在六大洲的两千三百所学校同时关闭人工照明,转由本地光伏系统供电;城市街道调暗路灯30%;农田开启仿生驱虫灯代替农药;甚至连动物园也调整了动物栖息区的光照节奏,使其更贴近自然昼夜变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