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阔人大佩服,于是孝子就做稳了,也非常省事。
“哭竹生笋”
就可疑,怕我的精诚未必会这样感动天地。
但是哭不出笋来,还不过抛脸而已,一到“卧冰求鲤”
,可就有性命之虞了。
我乡的天气是温和的,严冬中,水面也只结一层薄冰,即使孩子的重量怎样小,躺上去,也一定哗喇一声,冰破落水,鲤鱼还不及游过来。
自然,必须不顾性命,这才孝感神明,会有出乎意料之外的奇迹,但那时我还小,实在不明白这些。
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
和“郭巨埋儿”
两件事。
作者以“老莱娱亲”
和“郭巨埋儿”
两件事为例,重点剖析《二十四孝图》一书所宣扬的封建孝道的欺诈性和残酷性。
我至今还记得,一个躺在父母跟前的老头子,一个抱在母亲手上的小孩子,是怎样地使我发生不同的感想呵。
他们一手都拿着“摇咕咚”
。
这玩意儿确是可爱的,北京称为小鼓,盖即也,朱熹曰,“鼗,小鼓,两旁有耳;持其柄而摇之,则旁耳还自击,”
咕咚咕咚地响起来。
然而这东西是不该拿在老莱子手里的,他应该扶一枝拐杖。
现在这模样,简直是装佯,侮辱了孩子。
我没有再看第二回,一到这一叶,便急速地翻过去了。
那时的《二十四孝图》,早已不知去向了,目下所有的只是一本日本小田海僊所画的本子,叙老莱子事云,“行年七十,言不称老,常著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
又常取水上堂,诈跌仆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
大约旧本也差不多,而招我反感的便是“诈跌”
。
无论忤逆,无论孝顺,小孩子多不愿意“诈”
作,听故事也不喜欢是谣言,这是凡有稍稍留心儿童心理的都知道的。
然而在较古的书上一查,却还不至于如此虚伪。
师觉授《孝子传》云,“老莱子……常著斑斓之衣,为亲取饮,上堂脚跌,恐伤父母之心,僵仆为婴儿啼。”
(《太平御览》四百十三引)较之今说,似稍近于人情。
不知怎地,后之君子却一定要改得他“诈”
起来,心里才能舒服。
邓伯道弃子救侄,想来也不过“弃”
而已矣,昏妄人也必须说他将儿子捆在树上,使他追不上来才肯歇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