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林浩然急忙说,“那段录音……我已经修复到87%了!
高频损失严重,但我们用了新型神经网络算法重建谐波结构,现在至少能听清七成内容。
再给我一个月,应该可以做到95%以上还原!”
电话那头静了几秒,然后传来压抑的抽泣声。
“谢谢您……爷爷临走前说,要是没人听得懂他讲的故事,草原就真的哑了。
我们全家……一直不敢听那盘磁带,怕听到最后只剩杂音……但现在,我想听。
我想知道,爷爷的声音,是不是还在。”
林浩然握紧手机,喉咙发紧:“在的。
它一直在。”
挂掉电话后,他起身走到M-07柜前,抽出那张标注“内蒙古科尔沁?巴特尔?胡仁?乌力格尔?成吉思汗东征记”
的存储卡。
标签上的黑框刺痛他的眼睛。
这位老人没能等到修复完成的那天。
但他留下了声音的种子。
下午三点,团队召开线上会议。
来自全国各地的二十多名成员接入视频,其中包括达莫、周阳、吉克,还有几位新加入的地方文化工作者。
议题只有一个:下一步怎么走?
“我们现在有资金、有设备、有政府支持。”
林浩然对着镜头说,“但最关键的,是我们有了信任。
越来越多的老人愿意开口,越来越多的孩子愿意倾听。
接下来,我们要做的不再是‘抢救’,而是‘播种’。”
他宣布启动“声音种子计划”
第二期:在未来一年内,向全国一百个濒危语言村落投放定制版“声音种子盒”
,并配套推出“返乡青年培训营”
,招募会说母语的年轻人返乡参与记录与教学工作。
“我们要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课堂上听到祖辈的声音。”
他说,“也要让每位老人知道,他们的言语不会随他们一起埋进黄土。”
会议结束时,达莫举手发言:“林老师,村里孩子们商量了一个事??他们想给阿芮婆办一场‘声音祭’。”
“声音祭?”
“就是用傈僳语合唱《创世歌》全篇,从第一夜唱到第七夜,整整七个小时。
他们说,这是献给祖灵的礼物,也是告诉世界:怒夺村的声音,回来了。”
林浩然怔住,久久说不出话。
良久,他点点头:“告诉他们,我会回去。”
春末,林浩然再次踏上前往云南的旅程。
这一次,他不再是一个背着设备踽踽独行的研究者,而是一支队伍的领路人。
随行的有录音工程师、民族音乐学者、语言学研究生,还有一位纪录片导演,准备全程拍摄“声音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