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更是一种信念与技艺极致融合的体现。
梁羽生小说中正邪内功的属性冲突与化解之道,又提供了另一种关于能量性质的理解。
而黄易作品中关于“破碎虚空”
、“剑心通明”
、“天人交感”
的宏大构想,则几乎触摸到了玄幻的边界……无数或精微、或宏大、或玄妙、或凌厉的武学理念、口诀片段、运功路线图(哪怕只是小说中的抽象描述),如同决堤的洪水,汹涌地涌入他的意识,相互碰撞、交织、甚至排斥。
他仿佛瞬间拥有了一个庞大无比的武学图书馆的索引,却找不到任何一本可以安全打开、按图索骥的入门手册。
然而,伴随着这“知识宝藏”
而来的,是更深的、令人窒息的恐惧和无力感。
理论的天堑与实践的迷雾。
他知道“意守丹田”
是内功根基,可“丹田”
究竟指代什么?是脐下三寸的一个具体穴位(关元?气海?),还是一个模糊的能量汇聚区域?如何“意守”
?是集中全部精神去想象那个位置有热流,还是需要配合特定的、小说中常常提及却从未详细说明的“吐纳”
节奏?是深呼吸还是浅呼吸?吸气时意念如何,呼气时又当如何?他知道“呼吸以踵”
是一种高深境界,但如何用脚后跟呼吸?这是一种比喻,暗示气息要深沉绵长,贯通周身,还是真的存在某种玄妙的、引导内气从脚底涌泉穴升起的具体法门?那些玄奥的口诀,每一句都似乎蕴含着武学至理,但缺少了最关键的、师傅口传心授的“火候”
把握、“关窍”
讲解、以及针对不同体质的细微调整,就如同给了一个从未见过大海的人一张标记着深海宝藏位置的地图,却没有告诉他如何造船、如何辨识洋流、如何应对风暴,其中任何一点偏差,都足以致命。
,!
体系的冲突与选择的悖论。
不同小说体系,甚至同一作者不同作品中的武学理念,往往存在巨大差异,甚至根本性的矛盾。
有的强调循序渐进,厚积薄发,如全真教内功,讲究根基扎实,水到渠成;有的却追求顿悟,一剑通神,如独孤九剑,重在对招意的理解,无招胜有招。
有的内力属性至阳至刚,无坚不摧,如降龙十八掌;有的却至阴至柔,以柔克刚,如天长地久不老长春功。
他该选择哪一条路?贸然尝试,会不会导致气息冲突,经脉错乱,未学先伤?比如,若他试图将强调“海纳百川”
的北冥神功理念(吸人内力),与追求“至阳纯刚”
、讲究内力自生的九阳神功修炼方式胡乱结合,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更何况,很多神功还有特定的修炼限制,如“须得勘破情关”
或“需得心地纯净”
,这些虚无缥缈的条件,又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具备?身体的桎梏与未知的风险。
这具身体,不仅虚弱无力,而且其经脉的先天条件、气血的充盈程度、是否存在暗伤隐疾,完全是一片空白。
那些高深的内功心法,动辄要求“经脉通畅”
、“气血充盈”
、“根基稳固”
,对于他现在这风一吹就倒、跑几步就喘的状态,强行修炼无异于万丈高楼建在沙地之上,随时可能崩塌。
就像给一个重症卧床的病人,看世界上最顶尖的运动员训练手册,非但无益,盲目模仿反而可能加速其死亡。
他甚至怀疑,这身体的原主是否有什么先天不足或者后天暗伤,盲目引气,会不会像点燃一根潮湿的引线,最终引爆的是自己?真实世界的规则壁垒。
最大的不确定性,也是终极的恐惧,在于这个真实的武侠世界,其底层物理规则、能量(内力)的运行逻辑,是否真的与他所知的那些“小说家言”
完全吻合?万一有细微的、但却是本质的差别呢?比如,这个世界的经脉穴位位置与他记忆中的中医理论有毫米之差?或者内力的性质更偏向于某种未知的能量形态?哪怕只是百分之一的偏差,在精微的内气运行中,都可能导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的可怕后果。
走火入魔,筋脉尽断,恐怕都是最好的下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