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些人中竟有五人曾是百姓学堂毕业生,因返乡办学触犯豪强利益而遭报复。
消息传至京师,朝野哗然。
御史台连上三道弹章,请严惩地方官吏失职之罪。
但刘珩压下奏折,召来李承安:“你说,十年前我们种的是什么树?”
“民心之树。”
“如今根已深,该剪枝了。”
他提笔写下一道密令:命孙思邈率三十名医学生、百名退役士卒组成“巡学军”
,携律令、药箱、粉笔板,深入南疆诸峒,一面救治遗患,一面重开夜校,凡阻学者,不论身份,当场拘押,就地审判。
三个月后,第一份《峒区纪闻》送达御前。
文中记载:某夜,巡学军抵一荒村,见祠堂内烛火摇曳,十余孩童蜷坐地上,由一位断臂老妪执炭授课。
墙皮剥落处,依稀可见当年学堂题字:“人人皆可读书”
。
老妪说,儿子被豪酋所杀,临终托付:“只要还有孩子认得这个‘人’字,咱们就没输。”
刘珩读罢,久久不语。
次日早朝,他命工部绘制“天下识字图”
,以红点标记每一所归心书院,黄点代表流动讲席,蓝点则是尚未覆盖的盲区。
整幅地图铺展于太极殿中央,满朝文武低头凝视??北方草原星罗棋布,江南水乡连成光网,唯西南群山之间,仍有大片幽暗。
“这些蓝点,”
刘珩缓缓道,“不是空白,是等待。”
当日诏令再发:凡自愿赴偏远之地执教三年者,赐同进士出身,家属免税赋,子女优先入太学。
若殉职,则入忠义祠,子孙世袭教职。
诏令如风,吹动万千人心。
岭南黄文炳闻讯,变卖半数家产,组建“萤火商队”
??以货载书,以利养教。
每到一镇,便设市集换纸笔,教妇孺识百字方可领取布匹。
有人讥笑:“商人谈仁义,如同鱼跃云端。”
他只回应一句:“我祖父连名字都不会写,今日我能站在这里说话,就是因为有人曾在黑暗里递给我一支笔。”
北漠马背学堂亦迎来转机。
匈奴左贤王幼子染疾,汉医柳含烟连夜奔袭八十里施针救活。
自此,部落上下尊称教师为“日月使”
。
更有年轻牧民自发组成“逐光骑”
,护送教师往返各帐,风雨无阻。
某夜大雪封路,一名女童徒步三天赶到营地,只为问一句:“老师,‘自由’两个字怎么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