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柳含烟含泪教完,当晚在日记中写道:“她们不是在接受知识,而是在夺回属于自己的声音。”
而在东海之滨,林阿槿迎来了最艰难的一课。
倭国遣来的十名女学生登岸那日,风暴突至。
船桅折断,舵盘失控。
危急关头,是船上那名最小的学生??年仅十四岁的阿织??凭记忆中的《航海简则》指挥众人调整帆角、抛锚稳船,最终脱险。
登岸后,她第一件事不是拜见山长,而是跑到书院黑板前,一笔一画写下:“我要学会更多。”
林阿槿看着那个瘦小身影,忽然想起自己丈夫葬身大海的那个雨夜。
那时她以为人生已尽,却不料十年后,会有异国少女站在同一片土地上,用同样的方式重新定义“活着的意义”
。
她召集所有师生,在礁石群中立起一块无字碑。
然后宣布:“从此以后,每位毕业生必须完成一项使命:找到一个从未听过《归心辞》的地方,点亮一盏灯。
等这碑刻满名字那天,就是我们解散之时。”
没有人问何时才能刻满。
因为他们知道,这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这一年秋,嵩阳书院第三届论道会如期举行。
议题更加锋利:
“若君主违背公义,百姓可否起义?”
“女子应否拥有继承权?”
“知识是否应当免费?”
辩台之上,一位来自夜郎故地的苗族少女起身发言。
她不会官话,由同伴翻译:“在我的村子,女人不能上坟祭祖,也不能分田。
但我娘说,既然我能背下《归心辞》全文,为什么就不能决定自己的命?”
全场寂静。
片刻后,掌声如雷。
水昭作为特邀评述人登台。
他没有讲理论,只讲了一个故事:十年前,他在辰阳遇见陈阿满,少年推车泥泞中前行,胸前铜牌闪着微光。
如今,那枚铜牌已被收藏于长安国博馆,编号001。
而就在昨日,他收到一封书信??寄信人正是当年跪在槐树下的老妪李氏阿娥。
信中说,她的孙子正在读归心书院,昨夜背诵《归心辞》时突然抬头问:“奶奶,我也能做光吗?”
水昭合信,仰望穹顶:“我们曾以为,改变天下需要雷霆万钧之力。
可后来才发现,真正的变革,始于一个孩子抬头发问的眼神。”
辩论持续五日,最终未决胜负。
但闭幕当天,全国各地又有三千余人签署“十分之一承诺书”
,其中包括多位皇亲国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