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然而,真正的突破来自一名叫沈螺的少女。
她本是?家渔女,自幼随船漂泊,识字极晚,却对水流有着天生直觉。
某夜观星,她忽然发现北斗勺柄指向与《星轨论》所述不符,遂拉同伴连续观测三十夜,确认偏差已达七度。
她大胆提出:“不是星动,也不是地转,而是‘天轴’歪了。”
此言一出,举座震惊。
纵使汉代张衡造浑天仪,亦未敢言天轴可倾。
但她拿出证据:北极星逐年南移,极昼范围扩大,且各地日影长短变化速率不一。
她甚至计算出,若此趋势不变,百年后中原将如塞外,而漠北反似江南。
“这不是灾难。”
她在报告结尾写道,“这是新的世界在诞生。
我们要做的,不是阻止它,而是学会与它共存。”
《寰宇动静图》初稿由此完成,呈送辰阳总院。
灯首们连夜审议,最终决定将其纳入《薪火篇》增补卷,并加批注:
>“昔人谓‘天不变,道亦不变’,今知不然。
>天在变,故道亦须变;
>道愈变,文明愈活。
>唯有不断追问,方不负‘共学’二字。”
又五年,变化加剧。
南方暴雨成灾,北方滴雨不下,朝廷几次派官治水均告失败。
危急时刻,百变子主动请缨,携《动静图》奔赴灾区。
他们在江南用新型分流渠缓解洪患,在河北引入抗旱作物轮作法,在关中重建古代坎儿井系统,并结合沈螺的气候预测调整播种时间。
成效显著。
尤其令人称奇的是,他们在河南某村试验“风车提水机”
,灵感竟来自大秦商人留下的齿轮图样与本地磨坊结构融合而成。
村民起初不信,直到看见孩童操作机关,清水汩汩流入干裂田地。
“这不是神仙,是学问。”
老农跪地痛哭,“我种了一辈子地,原来还可以这样活。”
皇帝再度震骇。
他曾以为“万民心灯”
只是教化工具,却不料这灯火竟能改天换地。
他召见百变子代表,问:“你们师承何人?”
少年答:“无固定之师。
我们读《薪火篇》,也听渔夫讲潮;学算术,也跟织妇学经纬;观星象,也请教驼队识风沙。
我们信一句话??”
他展开袖中绢布,上书八字:
**“万人皆师,万物皆课。”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