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当夜,全帐落泪,王亲率族人焚毁战旗,改立学堂。
他在仪式上说:“我们曾以为自由是弯弓射雕,现在才懂,自由是让孩子安心读书。”
这一年夏,朝廷颁布《教育宪纲》十三条,正式确立“知识为公器”
原则。
其中第九条明文规定:“任何阻止他人求知者,视为逆天下公义,人人得而诛之。”
此条一出,天下震动。
江南世家联名抗议,称其“动摇纲常”
。
刘珩冷笑,命人将历代禁书名单公之于众,共计三千二百六十七种,多为压制民智之作。
“你们怕的不是变革,”
他在朝会上直言,“是再也无法愚弄百姓。”
风暴过后,平静重现。
秋收时节,全国各地举行首届“无名祭”
。
人们不再只祭祖先,更祭那些默默改变世界的普通人。
岭南一座山村,村民为黄文炳立像,碑上不刻功绩,只写一行字:“他曾把书塞进米袋,悄悄送给穷人家的孩子。”
而在东海,林阿槿迎来了第十批倭国留学生。
这一次,不再是单方面传授,而是双向交流。
倭国少女带来本土民谣改编的《归心歌》,男学生则展示用汉字记录的海洋潮汐规律。
最令人惊喜的是,他们还带来一本手抄本??《潮音洞志》,记载百年来在此遇难的中外航者姓名,末尾附言:“愿死者之志,化为生者之光。”
林阿槿读后泪下。
她终于明白,丈夫的死并非终结,而是连接两个世界的起点。
冬至之夜,全国书院同步举行“烛光会”
。
学生们围坐一圈,每人讲述一个“我点亮的光”
的故事。
舟山岛上,有个少年说他曾冒雨送书给独居老人,回来时全身湿透,却发现门口放着一碗姜汤,“奶奶说,你送来光,我就该暖你身。”
北方草原,一名牧童回忆:“那天暴风雪,老师快冻僵了,我们十几个孩子轮流抱着她取暖。
第二天她醒了,第一句话是‘昨天的课还没讲完’。”
最动人的是来自西域龟兹的一封信。
一位小女孩写道:“我爸爸原来是奴隶主,现在他是扫盲班班长。
他每天教完别人,回家就让我考他。
昨天他写错了一个字,自己罚站了一小时。
妈妈笑着说,这才是真正的王。”
春回大地时,刘珩再次巡视书院。
这次他走进一间低年级教室,孩子们正在练习写字。
他走到一个瘦弱男孩身边,见他反复涂改“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