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专材的知识是显而易见,通材的知识是运于无形的。
专材与通材之辨,略如上说。
而通材实关重要。
能用专材者,通材也。
若无通材,则专材亦无所依附以尽其用。
选任各种专材,而位之各当其所,此则通材所有事也。
凡理论家,固可谓之通材。
而通材不必悉为理论家。
通材者,恒是知行合一之人物也。
通材与专材,时或无定称。
如一个工厂的领袖,比于厂中技师等等,则为通材。
比于实业界中更大的领袖,则又成专材矣。
实业界中大领袖,虽号通材,而对于主持国柄之大领袖,则又成专材矣。
凡求为通材者,必有宽广的胸量,远大的眼光,深沉的思考,实践的勇气,谦虚的怀抱。
若不具此素质,而求为通材,未之有闻也。
查本院简章,分通治别治二门。
通治门,以《孝经》《论语》为一类,孟、荀、董、郑、周、程、张、朱、陆、王诸子附之。
别治门,《尚书》《三礼》为一类,名法墨三家之学附之。
《易》《春秋》为一类,道家附之。
凡此,皆所以养通材也。
附识:或问,本文有云,中国人每顺事势之自然演变,而不以人力改造。
此意未了。
答曰:吾举一例明之。
如数千年来君主政治,时或遇着极昏暗,天下自然生变。
到变乱起时,也只任互相杀伐。
俟其间有能者出来,才得平定,仍然做君主。
此便是顺事势自然,不加人力改造。
若是肯用人力改造局面时,他受了君主政治许多昏暗之祸,自然会想到民治制度,同来大改造一番。
西洋人便是这样,中国人却不如此。
即此一例,余可类推。
国家设学校以养人才。
人才虽出于其中,而就学者固不能皆才也。
书院虽欲养通材,又何敢过存奢望耶?然在诸生,则不可妄自菲薄。
必努力以求为通材,而后不负自己,不负所学。
(诸生纵不得胜国家栋梁之任,吾亦望其行修而学博,足以居庠序而育群材。
今各大学,于本国学术方面,缺乏师资。
此足见吾国人之不力学,不求认·识自己。
昔拿破仑自谓其失败,根本不由于外力与刀枪,而在于德国理想家的抵抗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