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教育孩子的同时,你也在被教育着
banner"
>
一个朋友找我聊天。
他的孩子明年上小学,他觉得我把我儿子带得挺好,希望能从我这里取经,问我都给我儿子报了什么兴趣班,推荐一下。
我想了想,不敢说。
责任太大。
我曾经多次写过当代儿童与我小时候的孩子们的巨大不同,我认为观察和思考这种“不同”
下的亲子关系,是一个家长应有的觉悟和眼光。
不了解当代儿童,如何培养孩子呢?
时代变革之快,让代沟发生得更早也更深。
比如,我在和我儿子交流时,我的很多人生经验他都只是当乐子听,他的很多思维方式我也需要一些时间消化。
总之,你很难再高高在上大放厥词地做人生导师状,要谨防随时被打脸。
所以我跟朋友说:“我没法给你建议。
我不了解你儿子,每个孩子都不一样,脱离具体的孩子给你讲脸谱式的教育套路,就是耍流氓。
我不是流氓,所以我只能跟你说,学什么不学什么不用问别人,你要做的是培养孩子把握自己的能力,慢慢让他学着了解自己,而你就踏踏实实地去尊重他的这种自我了解并提供条件就成了。
明白了吗?”
他点着头说:“嗯,明白了,你告诉不了我,因为你不是流氓,你也不是我儿子。”
我在此诚挚提醒各位,交友要慎重,不要跟傻子玩。
但是他问到报兴趣班这件事,确实勾起了一些我说话的欲望。
很多当代家长心疼自己的孩子,说他们现在学得太多,上学已经很累,还要上各种兴趣班、课外班。
在这个问题上,我倒觉得——这个意思我在三年前就表达过——人除了在学校学习知识,一定要在其他时间里有“怎么也要学点什么”
的意识和行为。
抱持“离开学校终于不用学东西了”
的想法的人,从长期来看,恐怕也缺乏持续向上走的能力,甚至连维持当前状态都不太容易。
报兴趣班不是问题,问题是报兴趣班要干点什么。
说到报兴趣班那点事,很多我这个年纪的人都有话可说,因为我们自己小时候就没有闲着。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生的孩子的家长们在那时逐渐有了培养孩子和互相比较的意识,让自己的孩子陆续开启了兴趣班的人生历程。
我在二年级时学过国画,可以说很早就有机会踏入艺术殿堂。
这段持续了半年的国画课最终没能引领我走上成为国画大师的道路,因为学到后来,每次下课我脸上的墨比纸上的还多,跟同学打架胡乱甩到衣服上的墨点子比我认真画在宣纸上的鱼虾更美观。
通过我在国画上不断地刻苦努力,我妈在洗衣服技能方面也有了长足进步。
我处女座的母亲为了留我一命,果断把课停了。
我被艺术殿堂的门槛绊了一个大跟头后退了出来。
诸如此类的兴趣班我还上过一些,比如奥数,是当年流行于中小学的课外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