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狗子正然吩咐叫打,忽然间一阵狂风,二猴踪影不见。
[7]
猴子化为道士进入奸臣府中大闹,把仙侠戏弄奸臣的喜剧气氛烘染浓郁,推向**。
而这一带有幽默诙谐色彩的场面生成,前提是人们对于“猴性”
的既有印象。
袁枚《怪异录》卷二《黑猿》写在滇南深山采药的赖天德,因为跪诉贫困,得到了看守沉香树的黑猿的同情悯惜,获取了宝贵的沉香,还蒙受黑猿的照管,护送他脱于虎口,可是暴得横财后他却贪而无厌,竟然带来帮手暗藏劲弩,射杀了有恩于己的黑猿,不料香木宝贝空空如也,只得扫兴而归。
恰巧黑猿死日赖翁长媳生子,长大后伶俐善跳,村人都呼为“黑猿子”
,成年后为非作歹纠集同伙作乱,被捕后牵连全家遭诛杀,被斩前才说出真相,原来果真就是黑猿托生前来报仇。
传播此故事的人们对此慨然有感:“异类有恩,人类忘之,殊堪太息。
至人类有恩,人亦忘之者,天焉。
恐不仅赖姓一人也,不更可慨叹哉!”
吴沃尧《趼廛笔记》载,佛山某织布机坊经常闹鬼,悬赏百金募捉鬼者。
某孝子为解家贫应募,发现原来是猴子捣乱,就准备蔬果擒猴获金。
原来此猴是某翁宠物,数月前逃逸,悬赏十金求之未得,孝子将其归还,获金,从此经商得以小康,载录者认为这巧合具有伦理意义:“此殆天所以为孝子谋甘旨者欤?”
其实,孝子的擒猴智慧在于,充分注意利用猴子的特点:“……夜深,猴又至,顾见蔬果,登榻,蹲而啖之。
睨其状,若甚驯者。
突起,以布囊覆之,复纳果囊中,猴竟驯服囊内。”
[8]因而,猴的特点往往正恰恰为其弱点,从而为人所制。
猴子介入到人类社会,破坏人类社会的秩序与安定,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自然生态的问题,而是一个人类无节制扩张侵夺生态资源污染生态资源导致的社会问题,是社会上的“坏人”
教坏了猴子。
实际上,猴子多少有些无辜,也是受害者。
正如社会生态学家布可钦在《社会生态学的哲学》中说:“我们首要的生态问题根源于社会问题。”
[9]
所以,人猴关系本质上不是人类强势压制能处理好的,对其他生态主体的压迫也会使人类自身受到损伤,付出代价。
在此,实在是个别现象可见出一般,人类与其他动物——生态主体的关系,可以由此察照一二,正所谓:“人统治自然绝对根源于人统治人。”
[10]十分精辟。
无疑,在许多情形下,要真正解决好人与猿猴的关系问题,似乎首先应解决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这一前提,实际上往往就很难实现,只能逐渐接近之。
[1]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十三《猴盗》,第281—282页,北京,中华书局,1959。
[2]《丹午笔记·吴城日记·五石脂》,第85页,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
[3]黄瑜:《双槐岁钞》卷六《性敏善断》,第115页,北京,中华书局,1999。
[4]清溪道人编次:《禅真后史》第三十回《爱良马番将献谋,挂数珠猢狲念佛》,第232—233页,济南,齐鲁书社,1988。
[5]佚名:《金台全传》第三十七回《柴千岁进京议救,安南国献猴难邦》,第342—343页,“中国古代珍稀本小说”
15,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7。
[6]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七十六回《狄希陈两头娶大,薛素姐独股吞财》,第1086—1087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7]倚云氏:《升仙传》第四十八回《马猴大闹风流院,京城画影捉小塘》,第264—265页,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4。
[8]陆林主编:《清代笔记小说类编·奇异卷》,第483—484页,合肥,黄山书社,1994。
[9]MurrayBook:ThePhilosophyOfSocialEcology:EssaysOiaturalism,BlackRoseBooks,1990,P.47.
[10]MurrayBook:TheE:TheEmergendDissolutionOfHierarchy,PaloAlto,1982,P.1.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