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需要补充的是,唐末文献也载动物的自救能力有赖于药草识别力:“建宁郡乌句山南五百里,牧靡草可以解毒,百卉方盛,乌鹊误食乌啄中毒,必急飞牧靡上,啄牧靡以解也。”
[6]按,此节异文为《太平广记》卷四百八引述。
《太平御览》卷八百三十等还引张华《博物志》,可为人们关注动物活动之于人类功德的旁证:“麋,千千为群,掘食草根,其处成泥,名曰‘麋畯’。
民人随此畯种稻,不耕而获,其收百倍。”
在此动物的生存本能启发人们的农业生产行为,并从而获得理想经济利益。
而动植物其不同物种属性之间相克的原理,往往是从自然界现象中观察体验从而发现的。
能适当而有效地利用生物间共通性,正是生态伦理思想所关注的重要方面。
似乎,从古代中医学上看,部分中药起源还与一些动物的某种特殊能力有关。
唐人张鷟《朝野佥载》卷一称:
医书言:虎中药箭食青泥;野猪中药箭豗荠苨而食;雉被鹰伤,以地黄叶帖之。
又礜石可以害鼠,张鷟曾试之,鼠中毒如醉,亦不识人,犹知取泥汁饮之,须臾平复。
鸟兽虫物犹知解毒,何况人乎?被蚕啮者,以甲虫末傅之;被马咬者,以烧鞭鞘灰涂之。
盖取其相服也。
蜘蛛啮者,雄黄末傅之。
筋断须续者,取旋复根绞取汁,以筋相对,以汁涂而封之,即相续如故。
蜀儿奴逃走多刻筋,百不失一。
清代阮葵生还追忆元人陈芬《芸窗私志》等所载“药兽”
故事,把识别草药能力赋予某种具有异能的动物:“神农时,有白民进‘药兽’。
人有疾病,则拊其兽授之语,语已,兽窃如野外,衔一草归,捣汁服之,即愈。
后黄帝命风后纪其何草,起何疾,久之如方,悉验。
古传云:‘黄帝尝百草’,非也。
故虞卿曰:‘黄帝师药兽而知医。
’”
[7]此《说郛》卷三十一引此,明末张岱《夜航船·四灵部·走兽》亦载异文,还被收入《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禽虫典》。
药兽,实质上作为一种“引宝之宝”
,起到的是寻宝的作用,是寻宝母题同仙草崇拜融汇的结晶,而又交织着灵兽“通人语”
的信奉。
追溯渊源,除了本土与西来的鸟兽通人语故事,《佛说大意经》中的“大意抒海”
故事就讲过吸宝之宝,不同的明月珠,能分别吸纳二十里、四十里、六十里、八十里内的珠宝。
而《聊斋志异·八大王》则详尽描写了能用来发现宝贝的那种“鳖宝”
。
对宝物崇拜有着精深研究的程蔷先生指出:“在另一些故事中,宝物的形态比较复杂。
有一种东西之所以是宝,因为它是取得另一个更高价值的宝物的必要工具。
在这里,宝物实际上分为两个层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