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天中文网

前言(第3页)

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考察中国古代教育,大体有官学、私学与书院教学三类。

官学相传有三代(夏、商、周)学官,汉代武帝朝太学的建立与地方郡学的推广,已规模宏大,至唐代朝廷“六学”

(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律学)等及地方州、府、县学的完备,标志了官学在古代教学制度中的重要地位。

私学在古代只是官学的变化与补充,起源于东周后期“天子失官”

的乱世,诸子百家争鸣实与私学兴起相关。

至汉以后,始终有诸如“精舍”

、“家塾”

类的私学,尤其是蒙学教育尝归于私学,但毕竟是补充。

书院教育则是介乎官、私之间(有官办与私立)的一种教育形式,兴起于宋初,终结于晚清,其教训合一的教学思想、独特的教学形式与自由讲学的精神,却是值得注意的。

在诸多制度中,礼乐制度的建立应是中国文化的根本,《汉书·礼乐志》即谓“六经之道同归,而《礼》《乐》之用为急”

在《礼记·乐记》中,礼与乐被提升到自然准则的高度:“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

所以历代王朝功成作乐,治定制礼,礼节民心,乐和民声,以达到《孝经》所引孔子说的“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的政教目的。

考察历代礼制,或有损益,但尊奉“三礼”

(《仪礼》《周礼》《礼记》)以及“五礼”

(吉、嘉、军、宾、凶)规范人伦,则是一致的。

而从《礼记·乐记》所倡导的“象德缀**”

思想,也成为传统文化中崇雅乐而黜**声的乐教准则。

由于古人经常文武对举,所以研究中国文化往往忽略兵制,其实兵役制度和军事思想应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军事文化又包括兵制、兵略与兵法等方面,尤其是大量的军事思想家创作的兵书,更是文化瑰宝。

与礼乐制度相比,古代科技制度显然也未受到足够的重视,但古代辉煌的科技成就与科学发明(如四大发明),却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

只是从文化制度来看古代科技,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根植于农耕经济的以人为本的文化观念。

这一则反映于科技工作皆由官府所掌,一则表现于与政治人生相关的学科和技术最为发达,如天文学、地理学、农学、数学、医学等,并将其归于“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

(《周礼·考工记》)的具有伦理道德属性的圣学传统。

学术文化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的精神。

从时代的发展来看,自殷商巫史文化到西周史官文化,可谓开启了中国古代学术之门;而由西周史官文化到战国诸子学、汉代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以及清代乾嘉考据之学,又历史地勾画出“一代有一代学术之胜”

的特征。

具体而论,西周时代奠定的史官文化,其所表现的天人合一而以人为本的精神、政治与学术交织且以政治统率学术的特征,以及史官职守的包容性与史学的兼容性,无疑影响了整个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

战国诸子学是“王官之学”

解体的产物,班固《汉书·艺文志》列为“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

十家,其中儒、道、法、墨被视为显学,而儒、道学术则为中国古代人文思想体系建立的两条主线。

经学确立于汉武帝时立“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博士官,具有较强的政治文化色彩,其中如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天人感应的象数哲学体系、由经学派生的谶纬之学,以及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之争,均为学术研究关注的重点。

而经学作为“四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农门娇妻:家养暖夫致富记怪物乐园开局逃荒:拿休书在古代种田养崽厂督有喜之萌宝赖上门掌珠令起源之科技帝国京城第一神捕,你管这叫狗腿子?催妆我成了山海界灵从大周开始穿越成为皇帝:我称霸天下!退休大佬在豪门兴风作浪逆转重生1990穿越成弥勒怎么办名门盛宠:误惹钻石Boss圣龙图腾左道江湖我在末世开商店格兰自然科学院被迫饲养疯批奶狗后,我真香了皇后是只小猫咪我哥是动物之主[快穿]侯门风华:拜见极品恶婆婆穿成年代文男主前妻末世重生之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