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孙诒让《墨学传授考》)。
在墨子有姓名留世的十五名亲传弟子中,比较重要的有禽滑离、高石子、耕柱子等。
禽滑离大概是墨子的大弟子,在墨家团体中的地位仅次于墨子。
禽滑离和墨子一样,早年也是学习儒家思想的,后来才改投墨子门下。
据记载,禽滑离亲侍墨子周围,严格遵循墨子的教训,操行艰苦卓绝,深得墨子的信任。
在止楚攻宋时,墨子只身前往楚国,而把三百弟子交给禽滑离,让他率领守卫宋国。
所以,人们常把禽滑离和墨子一同视为墨家的代表。
高石子也是颇受墨子欣赏的一位弟子,墨子曾将他推荐给卫国国君,卫君给以高官厚禄,但并没有采纳高石子的政治意见,高石子就辞官回到了墨子的身边,对墨子解释说:“老师曾经教导说,天下无道,有品德的士人不应该身处高位。
今卫君无道,我不能为贪其官高禄厚而放弃原则呀。”
墨子听了后很高兴,说:“那背义向禄的人,我常听说。
背禄而向义的人,在高石子身上才看到啊!”
不过,墨家弟子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严守墨子的教导,用自己的行动去体现、实践老师的主张。
也有一些人投身墨子门下,只是为了利用墨子的声望而干禄求仕,不能遵守墨家教义。
比如有一个叫胜绰的学生,经墨子推荐而在项子牛那里做官,墨子本意是想让他匡正、改变项子牛骄纵、**的行为,而胜绰却多次跟随项子牛侵略鲁国土地,墨子感叹道:“我曾听人说过,知道什么是大义之事而不去实行,那就是明知故犯!胜绰倒不是不了解何谓大义,只是高官厚禄让他失掉了正义之心啊。”
墨子这种弟子不肖的情况,我们在孔子那里也能够看到。
这表明,在战国时代那种激烈变化、动**不安的社会状态下,士人能严格坚守自己的信仰并去躬亲实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只有像墨子、孔子等品性高洁、意志坚定者才能做到。
墨子的其他亲传、再传及三传弟子,虽然还有不少姓名可考者,但他们的生平事迹大多湮没无闻。
但我们可以明确的一点是,墨家学派在墨子身后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弟子们因为对老师教诲理解的不同或自身兴趣点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墨家流派。
据《韩非子·显学》记载,墨子死后,墨家分化成相里氏、相夫氏及邓陵氏等三派,各家之间相互攻击对方是“别墨”
,意即非墨家正统。
大概因为各派所处的地理方位有个大致分野,历史上又有东方之墨、秦墨及南方之墨的说法,但具体哪家和哪家相对应,我们并不能明确。
另外一点,大约墨子死后,巨子制也正式开始形成,一直延续到战国末年。
一般来说,下一任巨子总是由前一任巨子指任。
不过,我们今天能知道姓名、事迹的巨子,也只有前面提到的孟胜等三个人。
战国以后,进入了大一统的西汉帝国时期,儒家取得独尊的地位,在主要思想观念上和儒家学说持对立态度的墨家丧失了生存的空间,学派的传承也到此结束。
三、墨家的学说主张
墨家的观点主张主要体现在《墨子》一书中。
《墨子》不是墨翟本人自著,是在墨子去世后比较久才编撰成书的,有一个整理成书的过程。
所以,同战国时其他的“子书”
一样,虽然《墨子》大部分是对本派导师墨子言行的记录,但同时也包括墨家后起学者的思想观点。
此书原有71篇,流传至今剩下15卷共53篇。
佚失的18篇里,有8篇的目录保存了下来,即《节用下》《节葬上》《节葬中》《明鬼上》《明鬼中》《非乐上》《非乐下》和《非儒上》。
全书内容大概可以分成如下几个部分:墨经部分6篇,包括《经》上、下篇,《经说》上、下篇,及《大取》《小取》等两篇。
有时“墨经”
专门指前四篇,6篇合起来则叫“墨辨”
。
前四篇对墨家学说进行了概括,后两篇涉及名理之辨和对其他学说的批驳。
过去曾认为“墨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