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天中文网

第三 第三代诗歌(第5页)

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在海子那里,“土地”

同时意味着一个巨大的隐喻,一种精神性的存在:远去的、被遗弃的土地,意味着现代社会中人们精神上的被放逐、漂泊不定;土地的“饥饿”

,也是人们精神上的饥渴、焦虑、流离失所;土地的悲剧,折射出现代社会中的人们痛失“精神家园”

、无可依傍的悲惨处境。

比如“意义”

这种东西对土地上的人们来说是不言而喻、也是不可动摇的东西,对于现代人们来说,却变得支离破碎了,变得分崩离析了。

用马克思的话来说,“一切坚固的都烟消云散了”

从这个角度,才可以理解为什么海子的诗歌中出现那么多不成形状、断肢残臂之类。

我曾经把它们形容为一个“解剖学的实验室”

,断肢残臂、尸横遍地,难以拼凑起一个完整的形象,如同现代人的精神,难以找到一个中心得以贯穿和借此获得支撑。

在这个意义上,令海子感到“疏异”

、感到紧张和气闷的,除了在工业现代化进程中农村和城市的对立之外,同时还是“精神”

与“欲望”

的对立。

“土地”

在海子那里,同时也是“精神”

的载体。

面对现代生活中人们精神上的危机,海子幸运地找到了“土地”

这个意象,通过讲述土地的命运,来讲述人们精神上的悲惨境遇。

人们经常提到海子诗中的“麦子”

“麦地”

,其实这远远不是一个田园的、和谐大地的意象,而是一种“芒刺在背”

的感觉:“麦子”

和“麦地”

意味着“他者”

,意味着向他发出质询,意味着他内心的分裂。

崔卫平:《海子、王小波与现代性》,载《当代作家评论》,2006(2)。

泛读作品

于坚:《尚义街六号》

周伦佑:《想像大鸟》

海子:《麦地》《亚洲铜》

骆一禾:《世界的血》

胡冬:《我想乘一艘慢船到巴黎去》

评论文献索引

梁云.海子抒情诗风格论谈.深圳大学学报,1998(2).

崔卫平.不死的海子.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

胡书庆.审美与信仰的消长——对海子“生命叙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农门娇妻:家养暖夫致富记怪物乐园开局逃荒:拿休书在古代种田养崽厂督有喜之萌宝赖上门掌珠令起源之科技帝国京城第一神捕,你管这叫狗腿子?催妆我成了山海界灵从大周开始穿越成为皇帝:我称霸天下!退休大佬在豪门兴风作浪逆转重生1990穿越成弥勒怎么办名门盛宠:误惹钻石Boss圣龙图腾左道江湖我在末世开商店格兰自然科学院被迫饲养疯批奶狗后,我真香了皇后是只小猫咪我哥是动物之主[快穿]侯门风华:拜见极品恶婆婆穿成年代文男主前妻末世重生之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