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天中文网

第二章 诗 歌(第5页)

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价值来评判与规范诗歌,仍然过于重视诗歌的社会承诺而不重视诗歌写作中个人感受力和想象方式的变化。

然而,从个人出发无论如何是多样化诗歌的前提,解放诗歌生产力的前提,尽管“个人化”

的诗并不等于好诗,尽管不是每一个诗人都能深刻把握“个人化”

在诗歌中的可能与限度,不乏误读与滥用自由、想象的现象。

但问题仍然是,我们是否锲入了人类贴骨贴肉的具体生存境况和精神生活?

90年代的诗歌是不能以“朦胧诗”

的标准来衡量的,更不能以当代抒情诗的标准来阅读。

因为“朦胧诗”

主要是一种抗衡性的英雄主义(也包含其感伤主义的另一面)的诗歌,而当代政治抒情诗则是国家化的意识形态诗歌,尽管性质与价值不同,但诗的写作与阅读都是公共性的。

而接纳90年代的“个人化”

诗歌,则需要跳出“五四”

以来新诗社会化批判抒情的狭隘视野,从美学的立场肯定其感受、意识、趣味和想象力的解放。

在此方面,如果说题材领域拓宽尚属表象;趣味的丰富既因人而异,又受时风的牵引,此外一些从私人经验和情色话语出发的文化批判与美学想象,未见得能够获得普遍理解与认同;那么,精神放松和感情放假所带来语言意识和感受力的解放,不能不说是“个人化”

写作最具有诗歌意义的贡献:它有效偏离了主流诗歌的承诺,将社会道德移向了美学道德和语言的活力。

王光明:《在非诗的时代展开诗歌——论90年代的中国诗歌》,载《中国社会科学》,2002(2)。

泛读作品

王光明,刘登翰,等:《九十年代:诗歌的作者与读者》,《作家》,1999(11)。

评论文献索引

周政保.新边塞诗的审美特色与当代性——杨牧、周涛、章德益诗歌创作评断.文学评论,1985(5).

臧棣.当代诗歌中的知识分子写作.诗探索,1999(4).

罗振亚.90年代先锋诗歌的“叙事诗学”

.文学评论,2003(2).

伍明春.边缘的作为——论——“归来诗人”

的诗艺探索.诗探索,2001(Z1).

郑敏.我们的新诗遇到了什么问题.诗探索,1994(1).

斐人.世纪末的回眸——论新时期诗歌与文学整体运动.江苏社会科学,1995(3).

王小妮.重新做一个诗人.作家,1996(6).

唐晓渡.重新做一个读者.天涯,1997(3).

谢冕.丰富又贫乏的年代——关于当前诗歌的随想.文学评论,1998(1).

于坚.当代诗歌的民间传统.当代作家评论,2001(4).

拓展练习

直至80年代,20世纪中国诗歌的主题可以说一直是比较单纯和明确的,读者的阅读期待也比较集中,但到了90年代,它变得复杂多了,现实已不只是外部侵略和本土暴政中的焦虑与绝望,而是后威权社会无处不在的压迫力量;诗歌在财经挂帅的市场社会,也已被放逐到边缘的边缘,许多人对它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这不只是诗的语境变了,也是诗人和读者对诗的意识发生了变化,对语言与存在关系的认识发生了变化:诗是一种行动的语言,一种改造社会的工具,还是个人与存在的一种对话,一种思维与想象的言说?诗人是文化英雄、社会斗士,甚或先知和预言家,还是一个像罗兰·巴尔特(RolandBarthes)说的既非信仰的骑士又非超人,只能在寄寓权势的语言中游戏的凡夫俗子?写诗是根据“社会订货”

的需要,还是要表达内心的感动与领悟,出于交流和分享的愿望等等。

这不仅是进入90年代后诗人们所思考的问题,也是读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对长期以来的阅读心理定势的挑战,请查阅索引中的相关文章,谈谈自己的诗歌观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农门娇妻:家养暖夫致富记怪物乐园开局逃荒:拿休书在古代种田养崽厂督有喜之萌宝赖上门掌珠令起源之科技帝国京城第一神捕,你管这叫狗腿子?催妆我成了山海界灵从大周开始穿越成为皇帝:我称霸天下!退休大佬在豪门兴风作浪逆转重生1990穿越成弥勒怎么办名门盛宠:误惹钻石Boss圣龙图腾左道江湖我在末世开商店格兰自然科学院被迫饲养疯批奶狗后,我真香了皇后是只小猫咪我哥是动物之主[快穿]侯门风华:拜见极品恶婆婆穿成年代文男主前妻末世重生之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