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二、丧失低成本比较优势的分析
banner"
>
从广义来讲,企业面临的成本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不可控制的外部成本,包括企业购买各种投入品的支出、税收、国家各种政策以及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的影响所形成的成本;二是可以控制的内部成本,包括各种费用支出以及投入资源没有达到合理配置而造成的成本。
其实,我国在国际竞争中具有低成本比较优势主要是指我国企业所面临的外部成本总体相对较低,虽然外部市场环境的不健全和政府行为的不规范增加了企业不必要的成本,但是各种资源和劳动力的极度廉价却远远抵消了其对成本的提升影响。
然而,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低成本比较优势正在逐渐丧失,高成本时代已经来临。
1.能源紧缺已经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人均能源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现实也许只是凸显了其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可能,但是,在两个条件下,这种可能就转化成为事实。
首先,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急需要高速度的支持,因而对于能源的需求必然日益膨胀。
在改革开放的头几年,我国的能源产量基本上还能够自给自足,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很多能源供给早已严重依赖于国际市场。
尤其是随着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能源消耗量必然继续狂涨。
其次,我国一直延续着粗放式增长,直到现在,这种增长方式还没有转变的明显迹象。
粗放式增长是我国计划经济时代的增长方式,追求数量目标是政府和企业的共识,依靠高投入获取高产出,而不会过多考虑效率的高低。
改革开放以后,非国有经济的发展虽然使得情况略有好转,但是粗放式的增长方式却始终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这在经济存量已经颇具规模的今天来说,进一步的粗放式增长无疑需要更加巨额的能源投入。
能源供不应求的现状已经严重地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2004年开始的宏观经济调控的动因就是能源供应无法满足各级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投资需求,导致能源价格的持续上涨,有形成新一轮通货膨胀的危机。
所以,中央政府及时地实施了宏观经济调控,压住了高涨的需求。
中国属于人均资源非常贫瘠的国家,但是由于政府部门一直影响着能源的定价,长期以来企业可以以较低的价格获得能源,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虽然最近一段时期内能源的价格一直在不断上涨,企业已经倍感成本压力,但是,能源的价格还是没有完全市场化。
然而,政府部门影响能源价格的情况不可能一直这么大力度地持续下去,未来政府部门即使会影响能源价格的制定,范围也会缩小到居民用途上,企业使用的各种能源的价格必然会逐步地完全推向市场。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能源需求肯定会持续上升,所以企业面临的能源成本提高的趋势不可逆转,且幅度极有可能会逐渐加大。
2.原材料的总体价格也在不断攀升
从2003年到现在,在以下四个直接或是间接反映主要原材料投入品价格水平变动的物价指标中,都毫无例外地呈现上涨趋势,见表1。
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相比,这四个物价指标的上升幅度更大,无疑会对企业的各项经济效益指标造成负面影响,从而抑制企业的投资热情。
表12003年到2005年5月的相关物价指标数字
资料来源:中国经济信息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