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陈秀和喇裴慷、王常田聊天的时候,坐在第三排的仙剑团都在伸着脖子去看他。
在他们看来,大佬之间的聊天,肯定是跟影视项目有关的。
如果不是顾虑前排还有一帮中登、老登存在,他们应该会站起来凑过去...
极昼将至的南极圈,阳光斜切过冰原,像一把钝刀缓缓割开永夜。
科考站外的风速计显示每秒二十八米,暴雪如幕布般垂落,把天地缝合成一片混沌。
然而在地下三层的心理调适舱内,温度恒定在二十二度,空气里飘着淡淡的松木香??这是“归墟06号亭”
临时模块的模拟环境。
田昕薇是乘破冰船抵达的。
她没穿厚重的极地服,只裹着那件旧夹克,袖口的线头又断了一根。
随行的是周沉和两名技术员,他们肩扛密封箱,里面装着从三亚拆解运来的陶笛核心组件。
这趟行程耗时十七天,中途遭遇三次浮冰围困,卫星通讯中断四十小时。
但当她踏进主控室,看到屏幕上跳动的绿色信号点时,嘴角还是扬了一下。
“他们真的申请了?”
她问。
站在操作台前的站长点头:“不止一个人。
十六名队员中,有十一人提交了‘倾诉通道’预约表。
最长的一份写了八千字,关于一个梦:梦见自己站在无边冰面上,听见母亲在三十年前喊他吃晚饭。”
田昕薇低头翻看资料。
每个人的申请理由都简短而锋利:
>“我怕再不说,就忘了怎么哭。”
>“我已经三个月没做过有声音的梦。”
>“我想告诉死去的搭档,那天我不是不想救他。”
她合上文件夹,轻声说:“把模块接上吧。”
安装过程持续了整整两天。
由于低温环境下金属脆化严重,所有焊接必须在恒温室完成。
周沉亲自调试共振频率补偿器,防止极地地磁干扰影响声波传导路径。
最后一步,是将特制陶土注入模具,烧制成与当地冰晶结构共振的微型共鸣腔??代号“霜语”
。
第三日凌晨,系统自检通过。
第一缕极光在天际浮现,绿紫色光带如神经脉络般蠕动。
田昕薇戴上骨导耳机,启动试音程序。
第一声响起时,整座科考站的灯光微微闪烁。
那是一种近乎透明的震动,像是冰层深处传来的一声叹息,又像某颗星子坠入深海前的最后一颤。
数据屏上,声谱曲线呈现出罕见的双螺旋形态,与此前七座亭子的波动模式既相似又不同??更冷,更静,却藏着某种被压抑已久的热度。
“它在回应。”
周沉盯着频谱分析图,“不只是我们带来的设备……这片冰川本身,也在共振。”
田昕薇闭上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