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她忽然明白了为什么这些人能在绝对寂静中活下来,却又为何迫切需要一个出口。
南极不是没有声音,而是所有的声音都被冻结了??心跳、呼吸、思念、悔恨,全被封存在亿万万吨冰雪之下,年复一年,层层叠加,成为大地的一部分。
而现在,他们要做的,不是打破沉默,而是让沉默开口。
首日开放,名额限定五人。
第一位走进临时倾诉舱的是气象观测员李哲,三十七岁,在站内服役九年。
他坐下后很久没说话,直到计时器走到第三分钟,才低声开口:
“爸,妈,我骗了你们。
我说我喜欢这里,其实我恨透了这个鬼地方。
但我不能走……如果我也走了,小林就真的没人替他值班了。”
他的声音很轻,几乎被空调声盖过,但通过“霜语”
系统转化后,竟在冰层中激起连锁反应。
两百公里外的自动地震仪记录到一次微震,振幅0.3级,持续十七秒,恰好对应他说完最后一句话的瞬间。
第二位是个女医生,她在丈夫葬礼当天接到出征令,连骨灰都没来得及送。
她说:“我一直以为坚强就是不哭,可在这里,连眼泪都会结冰。
今天我才敢承认……我很后悔没抱着他多哭一会儿。”
她的声音结束后,监控摄像头拍到一幕奇景:原本封闭的通风井口,凝结多年的霜花突然崩裂,飘出一团雾气,在空中盘旋片刻,竟形成一张模糊的人脸轮廓,三秒后消散。
第三位、第四位、第五位……每个人说完,系统都会捕捉到一次微弱的地壳响应。
到了晚上,地质雷达回传图像显示,以科考站为中心,半径十公里内的冰岩交界处,出现了一圈环形裂隙??不是破坏性的断裂,而是像花瓣绽开般的有序分离。
“这不是物理现象。”
周沉看着模型推演结果,“是集体情绪释放引发的‘心理-地质耦合效应’。
我们之前以为‘蜂鸣器’的影响止于人类神经网络,但现在看来……它早已渗透进地球本身的记忆系统。”
田昕薇没有回答。
她正看着第六位申请者的档案照片??一个戴眼镜的年轻人,笑容腼腆。
资料备注写着:“已故队员,遗愿由队友代述。”
当晚,她独自留在控制室,重播了过去半年间所有“归墟亭”
的匿名录音片段(经处理为不可识别声纹的纯震动信号)。
从贵阳孩子的梦呓,到哈尔滨老人临终前的呢喃;从宁德山谷里的痛哭,到敦煌沙丘上的低语……这些声音本不该留存,却被大地悄悄记下,如今顺着地下水脉、大气潮汐、电离层波动,一路传到了南极。
她忽然意识到,“归墟”
从来不是一个项目,而是一场漫长的回音。
第二天清晨,第八位申请者进入倾诉舱。
他是本次任务的心理督导,也是唯一反对设立“归墟通道”
的人。
他曾公开质疑:“我们是在疗愈,还是在制造新的依赖?”
他在座位上坐了很久,最终按下录音键。
“我一直觉得情绪应该被管理,而不是被释放。
我以为‘澄心会’的理念虽然极端,但方向是对的??让人学会平静地活着。
可自从听了前几个人的话……我发现我错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