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至周之末世,大为亡道,以失天下。
秦继其后,独不能改,又益甚之,重禁文学,不得挟书,弃捐礼谊而恶闻之。
其心欲尽灭先王之道,而专为自恣苟简之治。
故立为天子十四岁而国破亡矣。
自古以来未尝有以乱济乱,大败天下之民如秦者。
其遗毒余烈至今未灭,使习俗薄恶,人民器顽,抵冒殊擀,孰烂如此之甚者也。
孔子曰:腐朽之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污也。
今汉继秦之后,如朽木、粪墙矣。
虽欲善治之亡可奈何。
法出而奸生,令下而诈起。
如以汤止沸,抱薪救火,愈甚之益也。
窃臂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
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乃可理也。
当更张而不更张,虽有良工不能善调也;当更化而不更化,虽有大贤不能善治也。
故汉得天下以来,常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
古人有言曰: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今临政而愿治七十余岁矣,不如退而更化。
更化则可善治,善治则灾害日去,福禄日来。
《诗》云:宜民宜人,受禄于天。
为政而宜于民者,固当受禄于天。
夫仁谊礼知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
五者修饬故受天之佑,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
天与鬼神在董仲舒看来,都是一种外在的、不可捉摸的神秘力量,但这种力量发挥作用并不是喜怒无常,而是有着相对稳定的标准。
这个标准就是为政是否宜于民者。
宜于民,便能受天之佑,享鬼神之灵。
不宜于民,便如秦王朝,虽一时贵为天子,但终究将被推翻而国破家亡。
以这个标准去衡定当时西汉政府的政策和方略,董仲舒的判断是悲观的,“今汉继秦之后,如朽木、粪墙矣,虽欲善治之亡可奈何”
。
其危机与忧患意识是何等的强烈。
面对如此局面,董仲舒给汉武帝开的药方只有一个,那就是“更化”
。
更化则可善治,不更化只有灭亡。
客观历史条件留给汉武帝的只有这样“二者必居其一”
的选择。
[1]《汉书·董仲舒传》。
本章此后凡引《汉书·董仲舒传》,不再注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