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故志得失之所以生,然后绝殊之分别矣。
主义定尊卑之序,而后君臣之职明矣。
……而后万变之应无穷者,故可施其用于人而不悖其伦矣。
……故唱而民和之,动而民随之。”
[8]董仲舒的主观意图就是要把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包容在一个“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的简单模式之中。
在这个模式中,无疑天处于最重要的环节,它不仅统领着整个自然界,使万物处于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循环往复过程中,而且天能有效地干预人类生活。
天不仅为天子之父,且为天子为政之楷模。
因此,其余的则处于一种变动不居的状态,只要能维持天的绝对权威与尊严,一切都可以通融。
“是故胁严礼而不为不敬灵,出天王而不为不尊上,辞父之命而不为不承亲,绝母之属而不为不孝慈矣夫。”
[9]
董仲舒这些理论的实践目的无疑在于抑制包括君主在内的人的作用与地位,这也无疑是对先秦以来人本主义思潮的反动,而且,仔细考究起来,也显然与董仲舒的整个思想体系不合。
不过,主观目的是一回事,客观效果又是另一回事。
由于董仲舒抬高天、贬损人的主要主观目的在于制约君主,使君主悔过、改过和自省,这就使得其理论不得不露出破绽。
因为君主改过,反过来干预天的决策,影响天的意志,所谓“治乱兴废在于己,非天降命不可得反,其所操持悖谬失其统也。”
[10]这就必然承认了人至少是君主这样的人在“自然社会一体化”
的系统中仍占有一席之地,并不是消极地等待天的恩赐和惩罚。
但是,要真正说清楚人在这个系统中的真实地位,就不能不分析董仲舒思想体系的内在矛盾。
[1]《春秋繁露·顺命》。
[2]《春秋繁露·郊义》。
[3]《春秋繁露·二端》。
[4]《春秋繁露·二端》。
[5]《汉书·董仲舒传》。
[6]《春秋繁露·符瑞》。
[7]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20页。
[8]《春秋繁露·正贯》。
[9]《春秋繁露·精华》。
[10]《汉书·董仲舒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