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这些术士们精通所在地区终年形成的丧葬之礼,但是,他们在当时阶级已严重分化、已存在几多社会层序结构中,不可能拥有固定的财产和收入。
无论是农业社会抑或其他的社会形式中,只要生产发展一旦能够满足人们的自身需要及繁衍后代的需要,那么新的分工都是一种必然的历史趋势。
这样的分工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一部分人逐渐脱离原来的职业而去从事其他较为复杂或能够赚取更多收入的新职业。
二是一部分好逸懒做的人逐渐被社会淘汰,虽然部分地脱离原来的职业但只能去从事某些低级的或依附于他人的职业,他们寄人篱下,几乎一无所有,他们经不起社会的动**,表现出一种软弱的情感和阶级属性,这就是儒的本来含义——“柔”
。
早期的儒应该包括上述两个部分,他们中的一部分从事新产业的开辟,另一部分从事低级的依附于他人的职业。
从这里,我们不难明了孔子所谓“君子儒”
、“小人儒”
的区分决不是到了孔子时代才有的历史现象。
不过,在孔子之前的漫长时代里,不论“君子儒”
还是“小人儒”
都并不直称为“儒”
,而是呼之为“巫”
。
《说文》:“巫,祝也。
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
。
巫的产生据可靠的文献资料大概是在商代。
所谓“巫彭作医,巫咸作筮。
筮似为巫之诈”
。
[17]所谓“昔之传天数者,……殷商巫咸”
。
[18]所谓“在大戊,时则有有若伊臣,格于上帝,巫咸王家”
。
[19]以及《楚辞·离骚》、《山海经·大荒西经》和《诅楚文》等资料提及的巫咸不仅表明了他的时代而且向我们勾勒出他的知识构成。
虽然,由巫到儒的历史发展过程目前尚难考察清晰,但有一点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即二字不仅韵同,而且巫、儒都曾一度从事过术士之业。
当时的巫除了担负主持所在地区人们的习惯性礼仪之业以外,而且还是当时各类知识的掌握者,实际上是当时的知识分子。
古代文献的记载表明,巫不仅婆娑降神,勾通神人之间的关系,而且掌握天文历法、医药等各方面的知识。
因此,司马迁说:“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
这一方面是当时社会经济的进步使一大批从事精神生产的人分化出来,另一方面这种分化又必然进一步刺激人类精神财富的增长。
商代的巫是后世儒的前身,但他本身并不是儒。
从巫到儒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这个过程的重要环节就是“官学的下移”
。
在孔子之前,学术为国家所垄断,那时的学者,是一些真正意义上的御用文人,他们不事独立的思考,而是根据政治生活的需要编制各个阶级、阶层的道德规范和行动准则。
像晚出的《周礼》所反映的古代国家制度的若干状况很难相信是周代社会生活的实际情况,而极可能是当时或后世的御用文人根据所处社会的政治的需要而编制的各色人等的行动准则。
但是,到了孔子时代的前夕,或者再提前到商周之际,那时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以及社会组织、社会观念都曾发生一个根本性的大变动。
特别是到了春秋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阶级斗争的进一步激化,以致出现了“政治那样黑暗,社会那样纷乱,贫富那样不均,民生那样困苦”
的社会状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