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观念的产生。
春夏秋冬四时之名皆见于《说文》。
赵访《春秋属辞》卷一引《钟鼎》曰:“唯正月王春吉日。”
陆粲《春秋胡氏传辨疑》亦引此句,并称出自《商钟铭》,惜商钟不曾传至今日;李羲光《文源》引《右戏鬲》说有“夏”
字;“秋”
字见于《尚书》,其《盘庚上》说:“若农服田力穑,乃亦有秋”
;“冬”
字在金文亦见,又假借为“终”
。
据此,春夏秋冬四时之名,应起于西周之前,而春秋二季的分法至迟应在商代。
至于商代是采用春秋二季分法还是春夏秋冬四季分法,在卜辞学界有过长期争论而至今未休。
叶玉森力主殷分四季,他在识读甲骨文时就曾找出春夏秋冬四字。
[36]然而,许多学者指出他的考释是错误的,[37]而认为叶玉森只有一个字是认对了的,即“冬”
字,但它在卜辞中只用为“终”
义,决无冬季之义。
陈梦家在对卜辞有关资料进行仔细排比和分析之后认为:“后世春夏秋冬四季的分法,起于春秋以后。
此以前,恐怕只有两季,……在卜辞中称为春和秋。”
[38]其实,不论殷商时代有无四季之分,而春秋二字至迟在商代已有则是确无疑义的。
到了西周及以后的一段时间里,“春秋”
二字连用已成了普遍的现象。
《周礼·天官·宫正》:“春秋以木铎修火禁。”
又《地官·州长》:“春秋以礼会民。”
《诗·鲁颂·闷宫》:“春秋匪解。”
[39]《礼记·中庸》:“春秋修其祖庙。”
管仲也说过:“若节春秋来承王命。”
[40]《国语·周语上》:“诸侯春秋受职于以临其民。”
《楚语上》:“春秋相事以还轸于诸侯。”
凡此种种都足以表明,早在商代已有春秋分季的观念,在此时或之后产生以“春秋”
命名的典籍、文件是完全可能的。
这种命名“故史之所记,必表年以首事,年有四事,则错举以为所记之名”
。
[41]而根本不具有“赏以春夏、刑以秋冬”
,寓褒贬于其中的神秘含义。
至于《三统历》所说:“春为阳中,万物以生;秋为阴中,万物以成,故名《春秋》”
云云,显然是附**阳学说的无稽之谈。
虽然《春秋说》认为孔子作《春秋》“始于春,终于秋者,道春为生物之始,而秋为成物之终”
,“哀公十四年春,西狩获麟,作《春秋》,九月书成。
以其书春作秋成,故云《春秋》”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