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于声无小不可取,于形无小不可举,不以著蔽微,不以众掩寡,各应其事,以致其报,黑白分明,然后民知所去就;民之所去就,然后可致治”
。
[19]反之,如果君主不能做到这些,也就是说,君主在不能有效地奉行天意而统治臣民,而滥施暴虐的情况下,董仲舒也承认臣民起而革命,推翻君主的正义性。
他强调:“王者,天之所予也,其所伐者,皆天之所夺也。”
像汤武革命,“以有道以伐无道,此天理也,所从来久矣”
。
从君主专制政体的原则看,所谓君主,虽然权威至上,地位至尊,但说到底,君主只不过是“天”
的掌令官,能代表天意令行禁止,就可以有效地治理国家,否则,革除可矣。
“君也者,掌令者也。
令行而禁止也。
今桀纣令天下而不行,禁天下而不止,安其能臣天下也?果不能臣天下,何谓汤武弑!”
[20]
很显然,董仲舒的这一思想见解来源于孟子。
从表面看,这种主张与行为本身无视君主的地位与价值,然而就这一主张的实质而言,它完全符合君主专制政体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原则。
西欧中世纪最重要的政治思想家托马斯·阿奎那也曾经指出,克服专制君主暴政弊害的办法应以公众的意见为准,而不能以若干个人的私见为断。
“特别是在一个社会有权为自身推选统治者的情况下,如果那个社会废黜它所选出的国王,或因他滥用权力行使暴政而限制他的权力,那就不能算是违反正义。
这个社会也不应为了这样地废黜一个暴君而被指责为不忠不义,即使以前对他有过誓效忠诚的表示也是如此;因为这个暴君既然不能尽到社会统治者的职责,那就是咎由自取,因而他的臣民就不再受他们对他所作的誓约的拘束。”
[21]
说到这里,董仲舒意识中的所谓君主必须遵循天意的真实内涵已相当明了,那就是“以天下为忧,而未以位为乐也”
。
以天下为忧,就应该近君子而远小人,“诛逐乱臣,务求贤圣”
,“爱施兆民,天下归之”
。
如此,“众圣辅德,贤能佐职,教化大行,天下和洽,万民皆安仁乐谊,各得其宜,动作应礼,从容中道”
,“是以垂拱无为而天下治”
。
[22]
然而,作为自然人,君主也具有凡人所有的七情六欲,当他处于高度理智状态时,明智的君主确实不乏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的勤政现象,以及“以天下为忧,而未以位为乐”
的精神境界。
不过,在更多的情况下,君主专制政体的破坏和最终瓦解,并不是来自外部,而往往来自君主自身。
这种现象被孟德斯鸠称之为“君主政体原则的腐化”
。
据孟氏分析,君主政体原则的腐化的主要原因,是君主个人不能适当地摆正个人在君主政体中的位置,“是君主误解了自己的权威、地位和人民对他的爱戴;他不完全相信一个君主应该认为自己是处在安全之中,正如一个暴君应该认为自己是处在危险之中一样。”
[23]因此,要维护君主专制政体有序而稳定,一个最重要的原则是君主自己必须洁身自好,清心寡欲。
用托马斯·阿奎那的话说,“王权的特征是:应当有一个进行治理,他治理的时候应当念念不忘公共的幸福,而不去追求个人的私利”
。
[24]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