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如果说董仲舒改正朔的建议还有某些积极因素的话,那么,他关于易服色的理论则多为糟粕。
董仲舒认为,依据三正说的原则,新王朝建立之后,除改正朔之外,还应根据所尚之正改变服色。
他说:“奈何曰三正以黑统初正?曰月朔于营室,斗建寅。”
此时,“天统,气始通化物,物见其萌达,其色黑”
。
这是自然界的现象,那么与之相应,“故朝正服黑,首服藻黑,正路舆质黑,马黑,大节绶帻尚黑,旗黑,大宝玉黑,郊牲黑”
。
总之,人在一切活动中都应以黑为正色。
[13]由此可见,董仲舒易服色的理论除了为王权披上一件“神圣”
的外衣之外,很难说还有什么合理的见解与因素。
(3)制礼乐
董仲舒指出,随着新王朝的建立,岁首的确定,服色的选择,相应而来的应该是改变政治、法律特别是礼乐制度。
所谓礼,历来是一个变动不居的概念,它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而不断地改变着它的内涵和外延。
在初民社会,礼主要体现在产品的简单分配所具有的社会规范意义,中国古代文献和现代保存的某些原始民族的资料都表明了这一点。
据古代文献记载:“夫礼之初,始诸饮食。
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杯饮,蒉桴而土鼓,犹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
到了后来,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社会产品有了剩余,特别是随着阶级的出现,“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
[14]在这种情况下,“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
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以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
。
[15]“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
[16]到了这时,礼的范围就比先民社会有了很大发展,几乎囊括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说,这时的礼可以等同于社会制度。
它的目的也只是在遏制人类无穷的欲望,使社会达到公平、合理、合乎正义的状态。
礼虽然是中国语言文字中特有的,但企图以这种准社会制度的伦理规范去调剂、平衡社会状态,并非中国人所独有。
如希腊哲人德谟克利特针对当时社会分配不公的现象,就提出应当限制财富的积聚和兼并,克服因贫富过于悬殊造成的“不幸”
和“危险”
。
他主张,“应该只安排一个中等的财富,奋斗的目标只能以一个人的需要为标准来衡量”
,“我的意见是,在一切事物中,均等是好的,过分和不足是不好的”
。
要培养人们的正义感,“正义就是去做他应该做的事;不正义就是没有做到他应该做的,并且将它置之一边”
。
他还反复告诫人们不要贪得无厌,应该常去想想比自己更不幸的人。
[17]德谟克利特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礼的概念,但他的所谓正义,其内涵无疑与中国的礼相近似。
任何一个民族都重视礼义规范的准制度作用,但他们都不可能像中华民族那样从一开始就把礼抬到一个极其重要的地位。
中国先民之所以这样重视礼,显然在于礼的主要功能有助于维系和巩固以血缘宗法关系为基础,以名分等级制度为特征的东方专制主义社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