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二、思想家与政治家
banner"
>
公孙弘为儒学的独尊所作的贡献,不愧为儒学中兴的健将。
[1]然而随着儒学地位的上升,现实利益的驱使又势必导致儒学内部的分裂乃至火并。
为了解决这一困难,公孙弘不能不对当时儒学的内部分歧及各家学说有所拣择。
在某种意义上说,平息儒学内部的纷争,保障儒学地位的独尊,这也是公孙弘对儒学发展作出的另一重大贡献。
我们知道,由于中国地理环境的封闭性的构造,不仅先秦文化表现出巨大的区域性差异,即使在秦汉统一王朝的版图里,中国文化的区域性特征依然存在。
这些区域性文化一方面相互吸收和融合,另一方面又相互排斥与攻击。
汉初以来,随着黄老之学逐渐失势,各家学说纷纷兴起以回应时代的挑战,然而由于各自内在的因素,他们一—被淘汰,最后至少在形式上由儒家独霸天下。
不过,如果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来分析,这时的儒学也显然存在文化区域上的差别。
“及今上(汉武帝)即位,……言《诗》于鲁则申培公,于齐则辕固生,于燕则韩太傅。
言《尚书》自济南伏生。
言《礼》自鲁高堂生。
言《易》自淄川回生。
言《春秋》于齐、鲁自胡毋生,于赵自董仲舒。”
[2]如果从文化类型来分析,大抵可分为齐学和鲁学两大阵营。
就文化传统而言,鲁为周公之故国。
建国伊始,鲁国就享有较高的文化特权。
到了春秋末、战国初,孔子据鲁创立儒家学派。
孔子死后,鲁地儒学也日盛一日。
“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祠孔子家,而诸儒亦讲礼乡饮大射于孔子冢。
孔子家大一顷。
故所居堂、弟子内,后世因庙,藏孔子衣冠琴车书,至于汉二百余年不绝。
高皇帝(刘邦)过鲁,以太牢祠焉。
诸侯卿相至,常先谒然后从政。”
[3]由此可见,儒学虽经秦王朝文化高压政策的摧残,但因历史文化残余的惯性作用,儒学在鲁国仍然拥有相当大的势力。
至于齐文化,早在威、宣之间,就以稷下之学名扬天下,像孟子、荀子、邹衍、田骈、公孙龙等知名学者皆出人于稷下之门。
不过,就其本质而言,齐文化较鲁文化博杂,除了儒学之外,尚有阴阳五行乃至方士之术,在风格上亦与鲁学纯朴、保守不类,而较为开放、清新,在许多方面与燕文化相似,盖滨海之地使然。
齐文化的这些特点,特别是其“尤盛”
的天人之学,在西汉尤其容易与时势相结合,“当时诸儒以为人主至尊,无所畏惮,借天象以示儆,庶使其君有失德者犹知恐惧修省。
此《春秋》以元统天,以天统君之义,亦《易》神道设教之质。
汉儒借此以匡其主。
其时人主方崇经术,重儒臣”
。
[4]这正是齐文化在汉代一度得势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西汉建立之后,齐鲁文化最早得以恢复,而以鲁学为甚。
鲁人叔孙通奉刘邦之命征鲁诸儒三十余人及其弟子百余人作汉《礼仪》,通官至太子太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