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始郊见五帝。
诏诸侯王公卿郡守举贤良能直言极谏之士,文帝亲自策问之。
公元前164年,文帝十六年
郊祀五帝于渭阳。
新垣平诈令人献玉杯,上刻有“人主延寿”
。
令天下聚会饮酒。
明年改元。
苏舆《董子年表》谓:“案(《春秋繁露》)书中有《玉杯篇》,疑是纪论此事。
今所辑则与《玉杯》无涉,不敢臆说,附著于此。”
公元前163年,文帝后元年
诛新垣平。
公元前162年,文帝后二年
匈奴和亲。
公元前161年,文帝后三年
公元前160年,文帝后四年
公元前159年,文帝后五年
公元前158年,文帝后六年
民得卖爵。
公元前157年,文帝后七年
文帝崩。
令吏民出临,三日释服,已下服大红,十五日小红,十四日纤,七日释服。
公元前156年,汉景帝元年
易王非立为汝南王。
《史记·儒林传》说,董仲舒“以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
。
董仲舒为博士史无准确年份,姑系于是年。
周桂钿《董子年谱考略》将董仲舒为博士也系于是年,但按他所确定的董仲舒生年,董仲舒此时(景帝元年)为58岁。
如果董仲舒为博士是在景帝在位的之间或末年,则60多岁。
而公孙弘为博士60岁,被《史记》、《汉书》大肆渲染。
苏舆《董子年表》说:董仲舒“为博士不知何年,故通著于景帝。
然仲舒至元狩间即以老病致仕,则其博士时,虽不如平津侯六十之年,亦非贾生弱冠之比矣”
。
由此可见,周的考订可能是有问题的。
《史记·儒林传序》:“言《春秋》于齐自胡毋生,于赵自董仲舒。”
《汉书·儒林传》:“胡毋生治《公羊春秋》,为景帝博士,与董仲舒同业。”
关于董仲舒的师承情况,《公羊序疏》引戴宏的话说:“子夏传公羊高,高传子平,平传子地,地传子敢,敢传子至汉景帝时,寿乃公孙弘弟子齐人胡毋生著于竹帛,与董仲舒皆见于图谶。”
《疏》又引《孝经》说云:“子夏传于公羊氏,五世乃至胡毋生、董仲舒。”
苏舆《董子年表》指出,按照这个说法,董仲舒与胡毋生同为子夏的六传弟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