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这些话若放在从前,只需一个举报,就能让人消失在“修正梦境”
中。
但现在,没有人阻止,也没有人记录。
我们只是听着,任由那些被压抑了太久的声音浮出水面。
沈眠取出终端,接入尚未完全关闭的全球共感残网,调出一段数据流:“你们知道吗?就在跃迁期间,全球有超过两千三百万人经历了‘记忆闪回’??不是系统推送,而是自主浮现。
他们看到的,全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母亲煮的一碗粥、童年摔破膝盖时的哭喊、第一次牵手的悸动……可正是这些碎片,让他们意识到:原来我也曾真正活过。”
我点点头:“共感网络抹去了个人的独特性,把所有人变成‘集体记忆’的容器。
它让我们以为自己记得一切,其实只是背诵了别人的经历。
真正的记忆,应该是带着痛觉、带着犹豫、带着不确定性的。”
火光映照下,每个人的脸上都有光影摇曳,像极了祭坛上的那一夜。
第二天清晨,第一批志愿者开始搭建“问馆”
的地基。
没有图纸,没有指令,大家凭直觉行事。
有人提议用塔的残骸做建材,立刻有人反对:“不,那曾是禁锢之塔,不能让它以另一种形式继续矗立。”
最后决定从零开始,用南极最原始的玄武岩垒墙,木料则来自一艘搁浅百年的科考船。
我在工地旁支起一张旧桌,摆上湿透又被烘干的日记本。
扉页上,不知谁添了一行小字:
>“答案会过期,问题不会。”
第一天,没人敢写。
直到黄昏,一个小男孩走过来,约莫七八岁,穿着不合身的巡忆使训练服。
他盯着本子看了很久,终于拿起笔,歪歪扭扭写下一句话:
>“为什么大人总说‘你还小,不懂’?等我长大了,他们又说‘你怎么还是不明白’?”
我看着那行字,眼眶忽然发热。
第二天,写的人多了起来。
>“如果所有人都说同一个梦,那是共识,还是催眠?”
>“我讨厌被记住,因为我怕忘了自己。”
>“有没有可能,所谓的‘祖先’,其实是未来的人在提醒我们?”
>“如果我不继承家族记忆,我还是我吗?”
一页页翻过去,像是翻开一片新生的大地。
这些问题稚嫩、混乱、甚至荒谬,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它们是发自内心的疑问,而非被动接受的答案。
**
第三天,沈眠带来一台改装过的声码解析仪。
她将它接入问馆中央的铜钟,说:“以后每收到一个问题,就敲一次钟。
让声音传得远一点,也许能唤醒更多沉睡的人。”
钟声响起时,连冰层都在震动。
与此同时,世界各地传来消息。
西伯利亚节点,一群前巡忆使烧毁了储存三代人记忆的水晶柱,宣称:“我们不再替死者活着。”
京都心语林,一位老学者公开宣布解除家族共感绑定,并出版新书《遗忘的权利》。
巴西雨林深处,原住民部落拒绝接收任何外部记忆包,称:“我们的故事,由我们自己讲完。”
而在东非高原,一座新建的“失忆学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