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这个问题需要好好回答一下。
之所以有人认为,“友好”
或至少“平静”
“冷静”
的沟通有可能存在,沟通未必与“暴力”
画等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固执地认为,“情绪”
这个东西是可控的。
只要能够降服“情绪”
这个怪兽,就能够成功驾驭沟通,达到沟通的目的。
好的,让我们冷静、理智地分析一下这个事情。
首先,情绪是否可控?答案是肯定的。
情绪确实可控。
问题在于,可控意味着什么?或者说,情绪能够可控到什么程度?
显然,可控不意味着“消灭”
。
换言之,只要你有了情绪,即便它可以被理性控制,却一定不可能归零。
事实上,在大多数情况下,理性在这个时候的作用基本上是“压制”
,而不是“缓解”
。
所以,你的情绪只不过是被一时压住了,而不是减少了。
不要小看这一点点差距,它对沟通的过程与结果的影响,是决定性的。
我们可以从常识的角度想象一下,被压制的情绪,会是个什么东西?
没错,是枚定时炸弹。
随时有可能爆炸。
更要命的是,你本身就是带着“问题”
来沟通,注定来者不善;所以你的情绪炸弹随时有可能被引爆,让沟通双方同归于尽。
这还是偏乐观的估计,是以你的沟通对象完全被你压制情绪的努力所迷惑,基本上没有意识到你的情绪炸弹为前提的。
而这样的概率非常之低。
在实际沟通中,无论你如何试图压制情绪,你的沟通对象都很有可能敏锐地捕捉到它们,从而让自己提高警惕,以防不测。
这种防范心理会刺激到你,让你身上的情绪炸弹更容易被引爆。
而炸弹药捻子刺刺作响的声音,更会让你的沟通对手怒不可遏,在极短的时间内制造出他自己的情绪炸弹。
最后两颗炸弹一起爆炸,两响并一响,场面将更为壮观,也更加惨烈。
当然,不可否认确实会发生这样的情况:沟通双方或一方自始至终很好地控制(压制)住了自己的情绪,从而相对顺利、相对和平地完成了沟通的过程,取得较为理想的沟通结果——这是无数人的梦想,也是无数人反复追求沟通技巧的原因所在。
问题是,对相当多的人而言,这种事情发生的概率极小,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理由很简单,控制情绪是人类最大的难题。
无论是精英,还是普通人,古今中外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可谓少之又少。
退一万步讲,即便某位牛人能在沟通的过程中很好地控制住情绪,但只要情绪没有被彻底消灭,便必然会伴随着暴力,只不过暴力的程度较轻而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