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理由很简单,尽管那位舍友说的话让你有些不高兴,但这种不高兴的程度非常之低,低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这就意味着,其实对你(或你们)而言,这个事情并没有构成实质性的问题,所以你(或你们)可以异常轻松地处理掉它,且氛围非常好。
当然,如果你当时不高兴的程度有点高,高到足以构成“问题”
,那么即便你可以相对轻松地搞定这个问题,它的暴力属性也依然存在(只不过程度较低而已),这个时候,便可以称之为“沟通”
了。
不过,如果是这种情况,你要多加小心。
因为即便你自己觉得这个问题解决得很轻松、很顺利,事实的真相也很有可能和你想的不大一样。
正如我在前面所说,“问题”
会带来情绪和暴力,而情绪和暴力会传导给你沟通的对象。
所以,即便你自己无感或微感,对方却未必如此。
事实上,他很有可能已经受到莫大的冲击和伤害,只不过碍于面子和情分没有表现出来罢了。
如果你始终对此不知不觉或后知后觉,迟早有一天你们的关系会出问题,甚至彻底破裂。
几十年的闺密或铁哥们儿一夜之间突然翻脸,一点也不罕见。
你要多个心眼。
这就是沟通的真相:发起暴力的人往往不自知,接受暴力的人才是真的苦。
人家不跟你吵是给你面子,真和你掐起来你也没什么脾气。
总之,天下不大可能有愉快的沟通,绝大多数的愉快,都是装出来的,根本站不住脚。
是否能够承认这一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是否足够诚实。
可能有人会说:“你是否过于悲观?在沟通这件事上,就完全没有双方各让一步,求同存异的可能了吗?不是有那么一句话——退一步海阔天空,只要双方各退一步,问题即可解决,暴力即可消失,沟通即可成功,难道不是这样吗?”
我的回答是:除非你是一个优秀的外交家,在国际外交场上叱咤风云,否则,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除极个别的例子外,“求同存异”
这码事并不现实,失败的概率非常大。
道理很简单,“异”
的存在本身便会极大地伤害“同”
,因为“异”
,就代表“问题”
(至少是求同后没有完全解决的残留问题),而“问题”
则意味着“暴力”
,暴力是“同”
的死敌。
就是这样一个逻辑。
当然,这不是说“求同存异”
绝对没可能,完全不值得做这样的努力;只是强调这个事儿操作的难度极大,成功的概率极小,我们犯不着在一棵树上吊死。
完全可以另觅他径,另辟捷径,没必要死钻牛角尖儿。
总之,话说到这里,结论已经很清楚了:沟通即暴力,所有沟通概莫能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