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显然,重用和珅对于乾隆而言有一些“两害相权取其轻”
的味道:因为和珅这张嘴能够给乾隆带来巨大的虚荣满足感和强大的自信心,而这种自信心对于一个豪情万丈、以驾驭天下为己任的男人而言至关重要。
也许事实的真相就这么简单。
历史上,每朝每代的兴亡都有其一贯的脉络。
古人云:“亲君子而远小人是兴之道,亲小人而远君子是亡之道。”
这句话是绝对没有错的,古今中外几千年的历史都雄辩地证明了这一点。
但是,也许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被大家忽略了,那就是,为什么所有人都知道这些浅显易懂的道理,可一旦真到了事儿上,却又忽然控制不住自己了呢?每一个人都知道“小人不可近,君子不可远”
,可为什么又会情不自禁地靠近小人而疏远君子呢?
这些“为什么”
,显然包含着许多逻辑上的矛盾之处。
不过,答案也许异常简单,乾隆帝已经告诉了我们:每个人都喜欢听好听的,这是人性,人性不可违。
现在问题来了:为什么善于说好听的话的人,往往以小人居多?为什么君子不愿或不屑说好听的话?这样做犯法,还是会挨板砖?
可见,“良言苦口”
这句话有多害人!
它几乎剥夺了君子说好听的话的权利,强硬而偏执地将“能否说不好听的话”
作为判断君子和小人的一个重要标准。
真是咄咄怪事,不可思议!
事实上,即使是“诤言”
,也仅仅是指“言”
的本质,而不是“言”
的形式。
在确保本质不变的情况下,适当改变形式,让“言”
不那么难听,不那么刺耳,真的有那么难吗,抑或真的存在某种极为严重的道德缺陷吗?
所谓的“君子”
,难道不也应该是智商和情商方面的高手吗?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历朝历代的君子也能像小人一样拥有一张抹了蜜的嘴,同时又坚决和小人肮脏的心灵划清界限,保持自己的正义本质,那些皇帝又不是弱智,岂能不知道应该亲近谁疏远谁?如果那样的话,可能许多朝代的历史将会改写,人类的发展历程会因此顺遂许多也说不定。
有人说了:“你说得不靠谱!
一方面要让上司听着高兴,另一方面还要保持自己的正义本质,这件事哪有你说的那么容易?如果明摆着上司就是在做一件特别坏的事,而你却只能甜言蜜语地奉承,那如何才能确保你所标榜的正义得以实现呢?这不就是典型的同流合污吗?”
没错,你说到重点了。
只不过,我要稍微地做一点纠正,那就是“同流”
未必意味着“合污”
。
即便“同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