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儿童似乎一眼就能看出来哪个同学是否合群,因此,天才儿童虽然令人钦佩,却并不招人喜欢。
许多天才儿童都以优异成绩顺利毕业,这一点不难理解。
然而,当他们进入社会之后却感到十分茫然,面对社交、工作和婚恋三大问题,常常束手无策。
此刻,原型时期发生的事情全都显现出来了。
由于儿时未能很好地适应家庭生活,因此,出现今天这样的后果也就不足为怪了。
当初,他们在家庭中处于非常有利的地位,所以,生活风格中存在的问题也就没有显现出来。
如今,一旦出现新的情况,问题立刻暴露无遗。
有趣的是,诗人们早已看到了这些问题之间的关系。
很多诗人和戏剧家都在他们的戏曲作品和浪漫故事中描述过此类人物纷繁复杂的生活流,比如,莎士比亚笔下的诺森伯兰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作为一名心理学大师,莎士比亚把诺森伯兰刻画成一个对国王忠心耿耿的人物,可是,当真正的危险来临时,他却背叛了国王。
莎士比亚懂得,人的真实生活风格在逆境面前就会显现出来。
但生活风格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形成了,而非逆境造就的。
就天才儿童的问题而言,个体心理学所提供的解决方案与应对其他问题儿童的方法是一样的。
个体心理学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这是一句颇为民主的格言,却大大挫伤了天才儿童的锐气。
天才儿童往往背负着众人的期望,身不由己地向前跋涉,并因此变得过于自我。
笃信这一格言的父母可以培养出非常优秀的孩子,而且,这些孩子也不会变得自命不凡或眼高手低,因为他们明白,自己所取得的些许成就一方面源自日常的培训,另一方面源自上天的眷顾。
如果能够坚持培训,别人能够做到的,他们照样能够做到。
而对于那些没有得到很多正面影响、没有受过良好教育培训的孩子,只要老师能够帮助他们正确理解这个方法,同样可以取得不俗的成绩。
第二类孩子也许早已失去勇气,心里充满了自卑感。
因此,要尽量保护他们,免受这种情绪的影响。
毕竟,谁也无法长期忍受自卑的折磨。
入学前,这些孩子并没有遇到过太多的麻烦。
如今,面对一大堆困难,他们要么想逃学,要么想退学,这一点不难理解。
他们认为,上学根本没有前途。
如果这种想法是正确的,那么,我们不得不承认,他们的选择是非常明智的,是情理之中的。
然而,个体心理学并不认可这种想法。
他们认为,每个读书的孩子都有前途,每个人都能有所成就。
错误是难免的,但是犯了错误可以纠正,所以,学习可以继续下去。
然而,这种情况通常都没能得到妥善处理。
孩子一旦在学校遇到困难,孩子的母亲马上就会变得异常关注、异常焦虑。
面对一张不满意的成绩单,面对孩子在学校里受到的批评指责,家长的过度反应只能把事情搞得更糟。
常常会有这样一种情况:某些孩子在家里表现得相当不错,可到了学校便判若两人。
这是因为一旦与家人失去联系,一旦没有了家人的宠爱,这些孩子内心深处的自卑情结就开始作祟。
此时,孩子便开始怨恨一向娇惯自己的母亲,觉得她欺骗了自己,觉得她没能像往常一样站出来保护自己。
面对新的环境,他焦虑万分,早已把母亲日常的关心宠爱忘得一干二净。
我们常常发现,有些在家里争强好胜的孩子到了学校却非常安静,甚至十分消沉。
有时,孩子的母亲会对老师说:“这孩子一天到晚缠着我,又吵又闹的。”
而老师却说:“他一天到晚非常安静,坐在那里一动不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