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4)《龙文鞭影》。
作者明朝肖良友,以《蒙养故事》为基础增删而成。
“龙文,良马也,见鞭则疾驰,不俟驱策。”
《〈龙文鞭影〉新译》又名《历史典故一千例》取此义为书名,喻学童读书如良马一日千里。
内容多取材于古代神话、小说。
(5)《日记故事》。
明朝嘉靖年间版本,辑述儿童生活小故事,并配有插图。
该书每页上半部分为图画,下半部分为浅显的文字。
作品内容大多为启发儿童智慧,如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等反映儿童自身生活的故事,教育成分不重,能引起儿童阅读兴趣,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图画故事书。
(6)《幼学琼林》。
作者为明朝程登吉,后经清人增补。
内容含有常识、成语、神话、传说等,清代风行于世。
另外,还有《神童诗》《小儿语》《蒙求》《小学韵语》《小学弦歌》等少量儿童读物。
二、20世纪20年代至三四十年代是我国儿童文学创作的起步阶段
我国现代儿童文学作品的创作与理论研究,始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比世界现代儿童文学事业发展迟了300年。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进步思潮猛烈冲击古老中国,给中国带来了新的儿童观。
为适应时代的需要,许多热衷于儿童文学的志士纷纷为儿童翻译外国作品或改写古代作品。
1921年前后,儿童文学创作逐渐发展起来。
这一时期影响最大的是叶圣陶的童话和冰心的散文。
从1921年开始,叶圣陶连续创作了21篇童话,1923年以《稻草人》为名结集出版。
这部童话充满现实内容,体现民族的风格和气魄,在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诚如鲁迅1935年在《表·译者的话》中所说:“……十来年前,叶绍钧先生的《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
冰心的《寄小读者》是她留学美国时寄往国内的文艺通讯,共29篇,1926年结集出版。
在通讯里作者以流畅的语言细腻地描述了三年中在国外的经历和病中的感想。
表现了一个女青年获得身心解放后所见到的新天地,所想到的新问题。
作品在纵情讴歌母爱、童真与大自然的同时,表达了对自由平等的赞美和对弱小者的怜悯与同情。
20世纪20年代,我国开始有图画故事书出版,如郑振铎在《儿童世界》杂志发表了《两个小猴子的冒险》《河马幼稚园》《爱笛之美》等46篇图画故事。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品有茅盾的《大鼻子的故事》,作者以深切的同情描绘了上海小瘪三的生活经历;张天翼的《大林和小林》,作者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孪生兄弟大林和小林的不同遭遇,说明贪图享受的下场一定可悲,勇敢奋斗才有光辉前程;巴金的《长生塔》也是这一时期有影响的作品,由《长生塔》《塔的秘密》《隐身珠》《能言树》四个短篇童话组成。
另外,20世纪30年代还有老舍的《小坡的生日》《新爱弥儿》,丁玲的《给孩子们》,陈伯吹的《阿丽思小姐》《波罗乔少爷》,贺宜的《小山羊历险记》等,这些都在小读者中受到了好评。
在这一时期,赵景深是继郑振铎之后创作图画故事最多的作家,他一共编写了《哭哭笑笑》《秋虫游艺会》《一粒豌豆》等54篇图画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在儿童小说创作方面以华山的《鸡毛信》、管桦的《雨来没有死》最有代表性。
《鸡毛信》是歌颂根据地少年儿童勇敢机智和顽强的战斗精神。
小主人公海娃是儿童团长,他“一面放哨,一面放羊”
,还兼点“交通”
工作。
一天,海娃带着羊群去给八路军指挥部送一封鸡毛信,不幸途中遇见了进山抢粮的敌人。
海娃急中生智,把鸡毛信缚在头羊的尾巴下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