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经常在饭桌上训斥孩子,容易引起孩子胃肠道病的发生。
不要强制孩子吃某种食物,以免孩子在饮食上产生逆反心理,年龄越小的孩子越容易出现饮食上的逆反心理,并且形成总不能好好进食的习惯。
同时保证吃饭速度不要过快或过慢,避免影响消化吸收,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情绪状态下用餐。
(2)提供多样的食物。
幼儿园的饭菜在具备科学合理、营养平衡、清洁卫生的前提下,更要注重饭菜的味道、颜色和花样,因为幼儿好奇心强,喜欢色彩鲜艳和花样多变的食物。
教师可在进餐前配合简短的谈话和儿歌,有声有色地向幼儿介绍菜名,以及饭菜的色、香、味、形,激发幼儿的食欲。
这些美的进食条件刺激,通过孩子的眼、鼻、舌等感觉器官,传到大脑,引起吃饭的条件反射,食欲也就会随之产生。
(3)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让孩子每餐定时定量,宁让孩子少吃,也别让孩子多吃,不要怕他饿肚子。
两餐之间的间隔最好保持在3.5~4小时,使肠道有一定的排空时间。
同时,尽量不要让孩子吃零食(尤其不要让孩子吃过多的冷食和甜食、喝过多的冷饮和汽水,这些食物和饮料会影响食欲)。
这样幼儿很容易产生饥饿感,在正餐时才会有很好的食欲。
(4)表扬激励。
幼儿在吃饭时,教师巡回观察,发现有吃饭认真的小朋友马上表扬。
比如说:“××小朋友难怪现在聪明了,原来吃饭吃得好,其他小朋友也要像他一样。”
幼儿生性模仿性强,进餐时易受周围人对食物的影响。
教师可以将进餐积极的小朋友与进餐消极的小朋友安排坐在一起,看到同伴吃得津津有味又受到了老师的表扬,会激发进餐消极的小朋友模仿他人的动机,进而认真地吃饭。
(5)注意科学合理地安排幼儿一日生活。
户外活动能令幼儿放松,同时,适当的活动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所以,幼儿园要保证户外活动的质量,注意室内外交替、动静交替,这有益于增强幼儿的饥饿感,调动幼儿的进食积极性。
但活动也不宜过大,特别是饭前不能玩得太高兴,以免幼儿过度疲劳或吃饭时静不下来而影响食欲。
(6)及时治疗有关疾病。
很多疾病都会引起幼儿消化液分泌减少,消化酶活力下降,消化功能降低,进而导致幼儿食欲下降。
只是有些病,症状明显,教师容易察觉;有些病,发病过程缓慢,易被忽视。
所以,教师要细心观察幼儿中是否有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和锌营养缺乏的患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防幼儿病情恶化。
(7)家园共同努力,纠正幼儿不良的饮食习惯。
要纠正幼儿不良的饮食习惯,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
首先,教师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独立进餐的重要性。
帮助家长建立良好的喂养方式,要求幼儿在家里就餐的表现与在幼儿园就餐的表现一致,而不是过分迁就幼儿。
与家长共同制订教育措施,比如,采用代币制——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幼儿独自吃完规定的量,每完成一次就贴1朵红花,等积攒到30朵红花时,幼儿就可选择一样自己特别喜欢的东西作为奖励。
这种适当的奖励形式,不仅有利于鼓励幼儿独立进餐,还有利于幼儿明确目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幼儿大多可以养成独立进餐的好习惯。
其次,把教育活动与改变幼儿不良行为结合起来,使幼儿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幼儿时期的孩子还没有形成固定的饮食喜恶,而那些不良的饮食习惯往往是受了家长的饮食习惯的影响,所以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在幼儿面前应该表现出对各种食物都很喜爱。
在幼儿园里,教师可以开展以食物为中心的科学教育主题活动。
教师通过带幼儿参观菜市场或超市,与幼儿共同采购食物等行为,向幼儿讲解食物的营养成分及对身体的益处,以及挑食偏食对身体产生的不良影响。
让幼儿参与摘拣、清洗简单的蔬菜,使幼儿对所吃食物产生认识和品尝的兴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