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3岁以前的儿童,已具备了各种感觉,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触摸觉起重要作用;而3岁以后,触摸觉在认识客观事物中的地位逐渐让位于视觉、听觉。
婴儿出生后不久就有记忆的能力,但要到2岁以后才开始运用符号,掌握语言,能利用记忆储存。
学前儿童的记忆以无意记忆、形象记忆和机械记忆为主,记忆的持久性在3岁以后有一定发展,但记忆的精确性比较差,表现为往往记住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而遗忘了最本质、最主要的内容。
3岁以前的儿童,思维离不开动作和实物,其思维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3岁以后,儿童的思维已开始逐渐地摆脱动作的束缚,在动作之前就开始在头脑中进行思考,有一定的目的性和预见性。
但是,学龄前儿童的思维还不能离开实物和实物的表象,对事物的概括往往是非本质的。
3岁以前的儿童已有了初步的想象,但是内容较为贫乏,属再造想象,有意性很差;3岁以后,由于生活经验的积累,想象有了较快的发展,虽然无意想象仍占主要地位,但是有意想象也有初步发展;虽然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但是创造想象也开始发展。
儿童认知发展的个体差异与先天素质有关,也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与掌握知识技能有密切的关系,游戏活动、学习活动、生活活动等对幼儿认知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应当为儿童提供丰富多彩的生活,以丰富儿童的知识经验,培养其好奇心,激发其求知欲。
(三)语言的发展
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在其心理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是因为语言作为一种交际沟通的工具,可以帮助儿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同时也能帮助儿童理解成人的意图,并通过成人的语言调节自己的行动;二是因为语言作为一种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不仅可以使儿童直接地认识事物。
而且还能使其间接地、概括地认识事物。
如孩子已知柠檬是酸的,下次再看见柠檬时,只要告诉他“柠檬很酸”
,可以不尝味道就能体会了。
语言不仅可以把感性知识用词记载下来,储存在脑中,构成知识,而且还是思维过程的工具。
没有语言就不可能进行抽象的思维,在由直接感知、表象进入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概括等抽象思维的过程中,语言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反过来,由于儿童认识范围的扩大,认识内容的加深,也丰富了儿童的语言。
语言发展的过程,往往也是认识丰富和深化的过程。
这就说明了语言与认识的密切联系以及互相制约的关系,只有很好地掌握语言,智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全世界儿童在大致相同的年龄表现出相似的语言能力:他们都在4~6个月的时候牙牙学语,在12~13个月的时候,说出第一个有意义的单词,在第二年末的时候开始组合单词,在四五岁的时候知道几千个单词的意义,并构造出一系列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而且不管世界各地的语言结构有怎样的文化差异,儿童都在大致相同的年龄其语言发展到一定的程度。
儿童心理的研究成果和长期的教育实践已经证明,学前期是人的一生中掌握语言最迅速的时期,也是最关键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儿童的听觉和言语器官的发育逐渐完善,正确发出全部语音的条件已经具备,三四岁时发音机制已开始定型,以后再发别的音,就容易有口音。
一个人在婴幼儿期没有掌握正确的发音,以后进行补偿教育就困难多了。
婴幼儿在掌握词汇方面,由3岁的800~1000个词,发展到6岁的3000~4000个词。
在掌握语法方面,由掌握简单陈述句的语法形式,发展到掌握多种句式(并列句及主从复合句等)的语法形式。
在正确教育下,幼儿入学前就能自如地运用口语表达自己的见闻、愿望、情感等。
如果婴幼儿在发展语言的关键期,没有条件学习口语,以后就不能真正学会说话。
众所周知,印度7岁的“狼孩”
回到人类社会后,开始学习说话,经过几年的训练,只记住四五个单词。
这个实例说明,婴幼儿语言的发展如错过了时机是难以弥补的。
因此,学前期的语言教育在家庭和幼儿园中,应该处于举足轻重的位置,其成果对人的一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1]
(四)情绪、情感的发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