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一、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涵
banner"
>
2002年12月,教育部颁发《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明确指出:“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保障。
充分发挥评价的促进发展的功能,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教学发展与提高的过程。”
并把学生的“综合素质目标”
概括为“基础性发展目标”
和“学科学习目标”
两个方面。
其中,“基础性发展目标”
又被具体化为六个方面: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
至此,我国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在国家政策层面确立起来。
拓展阅读
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和标准
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分为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个维度。
与这六个方面对应的评价要素及关键表现如表6-2所示。
表6-2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
续表
续表
综合素质评价本质上就是个性发展评价,包括以下内涵。
(一)综合素质评价的对象是每个学生的个性整体
“综合素质”
不是各类素质的“组合”
和“组装”
,不是“整体等于部分之和”
,而是发现不同素质间的内在联系,使之融合起来,变成个性整体。
首先,要基于整体思维评价每一个学生。
可以在理论上分析学生的素质,但却无法在实践上分解和还原。
如果基于某种普遍的外部标准,无论是参照“常模”
,还是课程标准或“考试大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