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3]其实,不仅联邦政府教育部如此,各州、各市的教育行政机构亦大体如此,既不能决定基础教育阶段任何年级的课程设置,也不能决定教师的工资级别,至于教学、考试等,均没有决定和管理的权力,与中国基础教育的管理体制恰好形成便于比较的参照。
两种制度当然各有千秋,但无疑,与美国相比,中国教育行政部门的权力重大,职能种类多得多,管理范围宽得多。
在中国,中小学的课程设置要由国家管理:比如英语课程在什么年级开始;课程考试制度与办法要由国家管理:比如小学升入初中采用什么方式;教科书的编写和出版要由国家管理:比如什么样的出版社和人员有资格编写和出版教科书;教科书的选择和使用要由国家管理:比如全国统一还是由地方选择;学生的学费和书本费要由国家管理:收不收费、收多少……。
可以想见,仅仅这样几项工作就足够繁重,28个人,实在不能算多。
在美国,这些任务是由各种各样的民间或专业组织团体承担的,当然,往往要借助庞大的专家学者队伍。
按照基本的行政区划,自上而下、从省(自治区、直辖市)到县,在教育行政系统中情况又如何呢?按照中央集权的管理制度,上面所提到的基础教育司的职责已经基本划定了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责范围。
以此类推,可以说各级教育行政机构中主管基础教育的部门基本上职责范围相同,区别主要在于权力范围。
以北京市为例,主管基础教育的正式组织部门是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的基础教育处,它的职能包括:“负责本市基础教育管理工作;研究编制本市基础教育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指导基础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组织提出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指导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配备工作;指导学制和学校建制改革;拟订基础教育的基本教学文件,指导教学管理、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监控;负责中小学课程、教材建设和管理工作;研究提出基础教育入学、升学、考试有关政策;指导区、县学籍管理工作;负责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统筹协调、管理本市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
[4]
文件、制度总是硬邦邦、冷冰冰的,可以从现实情况体味一下教育行政部门具体的工作实况。
“截至2005年9月,全市共有普通中小学2142所,在校学生109万人。
其中10个远郊区县有中小学1217所,占全市中小学总数的57%;在校生52万,占全市中小学在校生总数的47%。”
[5]如此规模的基础教育,按照现行体制,所产生的管理需求该有多么大、多么复杂!
仅仅以每年的中小学招生、毕业,教师的聘任、考核,校长的任命等常规任务,多少可以推测出其“海量”
。
在2008年5月一次会议上与北京市基础教育处有关人员交谈时得知,这个处的编制是12个人,实际上当时正式的工作人员只有9人,另外有两个临时性帮忙的工作人员。
可以想见,无论这11个人有多么能干,必定是“日理万机”
甚至“焦头烂额”
,忙碌是不言而喻的。
进而言之,这样的管理也必然只能是宏观的、整体的、方向性的。
由此,虽然中国的教育行政系统庞大周密,仍然有着管理上的“真空地带”
,乃至于需要另设机构给予填补。
这个设想好像近乎荒谬,如前所述,教育行政部部门对于中小学的管理差不多是全方位的。
然而稍微琢磨一下便可以洞若观火。
迄今中国大陆地区的中小学班级规模过大,是一个众所周知的现象,事实上已经成为基础教育提高质量的瓶颈。
教室是按照标准班级规模设计的,按照我国有关办学标准,中小学班级人数应当是45人,不过实际上这个标准在全国大多数地区形同虚设。
许多学校,尤其是家长和学生所向往的“重点”
学校,无论中学还是小学,往往在一间按照45人设计的标准教室内要坐满50名甚至70名学生。
在各地的“县一中”
这样的学校,班级规模就可能更加“惊人”
。
前几年一个曾经流传的笑话,可以帮助窥见班级规模的“超级”
之一斑:
“今年高考成绩公布之后,某县一中成绩骄人。
教师、家长和学生们奔走相告:今年破纪录了,比前几年情况都要好得多。
高三××班,上线(指达到本科录取线)的就超过了100人!”
真实的情况其实比这个笑话更加“雷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