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见上表[2006]8号)、“国防教育进校园”
公益言行宣传活动的通知([2006]11号)、开展建设和命名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文件的通知([2006]19号)、评选北京市幼儿园、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校本培训百所示范学校工作文件的通知([2006]30号)、关于利用互联网开展青少年预防艾滋病知识竞赛文件的通知([2006]32号)、关于组织全市中小学开展节能教育活动的通知([2006]34号)、等等,这些事务虽然不是常规,却与教育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此类文件也占据了相当的比例。
第三是“无轻重”
。
上述两类任务十分庞杂,虽然不是本色,但必然发生(在中国尤其),而且因为非常规,没有现成、固定的处理方式,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专门应对。
而且,尽管这些事务在工厂、机关、公司、乡村也同样会发生,就学校而言却永远意义特别:很简单,学校是集中了大批未成年人的社会组织。
诸如上面所列,无论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防控工作,还是食品卫生安全检查,在任何别的社会组织中,永远不会像在中小学校中那样性命攸关,那样来不得半点差池。
几乎任何一项事务在中小学的完成都必须比在其他社会部门更为严格、更为慎重。
面对这样几乎“包罗万象”
的任务,可以想见教育行政部门的忙碌。
所以,人们一致同意的学校中心工作——教学,事实上往往并不能放在“当务之急”
的位置上。
而且,在教学方面,有关日常教学工作的管理又占据了相当比例:一年一度的招生、毕业、中考、高考等,没有一项能够掉以轻心。
由此不难体会到这样的无奈:要求教育行政部门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工作上,经常置于日常工作的首位或中心,其实几乎不可能。
那么,是不是意味着教育行政部门对于教学不重视、不作为自己分内之事、不考虑不作为呢?当然不是。
几乎无须去做专门的调查访谈,教育行政部门的任何一个成员都了解并且深知学校教学的意义,知道其中利害及其对于自己所在部门的意义。
所有国人都熟知,每年的高考、中考成绩就是教育行政部门最关心的事情。
一些地区经常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极端事例:因为考试成绩的上升与下降而导致某某官员的宦海沉浮、升迁罢黜都早已不是新闻。
当然,绝大多数的教育行政官员并不那么只从升学率来看待自己的工作,而是从学校的本职,从年轻一代的成长,从社会发展的需求来理解教学工作的意义。
他们懂得,无论各种日常的、紧急的事务多么重要,毕竟都不是学校的本色——学校是教书育人的。
那么,似乎在这里出现了一个明显的矛盾。
如果说教育行政部门并不重视教学,那么不仅与所有教育理论研究结果相悖,而且也与人们的常识不符。
如果说教育行政部门的确重视教学,为什么在下发的文件中身影飘渺?只要循着这个思路稍微了解并且思考一下,很自然,教研室的存在,这个专门组织的地位与作用便“浮出水面”
。
三、一支需要专业支持的队伍
关于教研室价值、地位、功能的各种议论,经常也来源于有关中小学教师队伍及其职业的讨论。
(一)当务之急
1.规模大,编制紧
中国基础教育的规模是世界之最:学校数目、学生数目,都是惊人的庞大,在一些国际性的教育交流场合,相关数字经常让一些国家的同行抽冷气。
如此庞大的教育规模,自然也就产生了同为世界之最的教师队伍。
然而,虽然人数众多,与现实的教育需求相比,教师仍然是短缺的,许多地方的中小学教师缺编严重,甚至大城市也不例外,而广大农村地区自然尤其严重。
“我国现行的是2001年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分城市、县镇和农村三级,规定小学生师比分别为19∶1、21∶1和23∶1,初中生师比分别为13.5∶1、16∶1和18∶1。
这一编制标准以压缩编制和效率优先、城市优先为导向,存在编制标准整体偏紧、城乡标准严重倒挂,仅考虑单一生师比维度、缺乏附加编制的明确规定等突出缺陷,与我国农村地区地广人稀、生源分散、交通不便、学校规模较小、成班率低、存在大量村小特别是10万个教学点的实际情况严重相违。”
“2001年的编制政策实行后,我国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编制大幅度减少,全国中小学教师编制数量整体压缩近10%。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